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

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

ID:29921028

大小:36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25

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1页
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2页
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3页
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4页
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文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

2、反映出战国时期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农业。材料信息“深耕易耨”“多粪肥田”“取上种”等反映了战国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的态度,排除B;自原始时代后期以来中国以农立国,故C项不当;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①司母戊大方鼎②甲骨文③唐三彩凤首壶④人面鱼纹盆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

3、很高的水平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C.③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技术【答案】D【解析】考点: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对教材相关内容有很好掌握。A项说法错误,司母戊鼎大方鼎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但反映的是商朝的铸造工艺水平。B项说法错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但不能反映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根据所学,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C项错误较明显,唐三彩是唐代的釉陶制品,以黄、白

4、、绿为基本釉色,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D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己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3、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②常遭盗贼劫掠③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没有政府监管-13-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考点: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凡名草市,劫杀

5、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可以知道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4、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A.盐铁官营制度B.“海禁”政策C.商帮的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政治权力型经济”的理解和对中国古代经济现象与经济制度的掌握情况。“政治权力型经济”,顾名思义,应该是与政治权力密切结合的经济类型,是政府机构干预的结果。C是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ABD属于政府行为,故应选C。5、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

6、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答案】C【解析】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洋布

7、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使家庭手工业遭受打击,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A项19世纪末用土布逐渐增多与题意不符;B项反映厦门虽对西方棉织品有较大需求,但受到限制与题意不符;D项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现象但没有表明是因为外国商品输入。所以答案选C。6、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棉布进口棉纱进口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答案】A【解析】考点:-13

8、-近代中国经济。从图中看出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而棉纱(原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加,故A项;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故B项;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与棉纱进口增加的现象不符,故C项;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成为西方廉价商品倾销地,与中国棉布进口整体变化不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