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

ID:29910940

大小:28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5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考纲明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4)评价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后的新情

2、况,引发了政治危机,并加重了经济危机。(2)实施: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4)意义二、斯大林模式1.苏联的工业化(2)成就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吗?试答 提示: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2.试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答 提示: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了吗?试答 提示:否。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

3、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之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4.试图示“新经济政策”。试答 提示:(3)影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也使苏联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2.农业全盘集体化(1)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2)成果: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3)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建设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自身的发展;消灭了富农阶级。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2)特征(3)

4、评价三、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内容(3)影响2.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2)成效:改革前期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改革后期由于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3.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有哪些?试答 提示:①从根本上讲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

5、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6.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吗?试答 提示:否。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7.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试答 提示:否。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吗?试答 提示: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

6、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9.苏东剧变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失败吗?试答 提示: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有何表现?试答 提示:(1)政治:美苏争霸、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2)经济:勃列日涅夫改革、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3)文化:都进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总之,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军事实力增强,而此时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并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而美国处于劣势。(1)战时

7、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3)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斯大林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