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09032
大小:1.1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24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突破练习专题六第2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A)。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C)。[构建网络]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常考点(1)起点:生产
2、者。(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传递效率:10%~20%。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能量流动。(2)物质循环。(3)信息传递。4.高考常考的信息传递的“三大作用”(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19(2)保持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错混诊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Ⅱ,3C)(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四川,6B)(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
3、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012·安徽,30Ⅱ(3)改编)(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 × )6.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09·福建,2B)( √ )7.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2011·海南,2
4、1B)( × )题组一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命题1.(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 D解析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误。2.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
5、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多选)(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19D.浮游植物总量先减少后上升答案 AD解析 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由于鲈鱼无天敌,处于优势,B错误;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
6、正确。 1.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3)处于最高营养
7、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题组二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能量流动3.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W1=D1+D2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答案 B解析 从能量流动图解中可以看出,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被分为四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8、了(A1),还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所以W1=A1+B1+C1+D1,A项错误;同理,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A2+B2+C2+D2,进而推出W1=A1+B1+C1+D1=A1+B1+C1+A2+B2+C2+D219,B项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