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88127
大小:4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4
《自拟荆防柴芩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10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拟荆防柴芩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100例疗效观察首席医学网 2010年05月23日17:32:39Sunday ·医师杂志征稿·普通外科文献·呼吸疾病会议·网站运营·核心期刊征稿·帕金森病·国际神经再生论坛·内蒙中医药·心律失常会·危重病诊治·心血管医师·内科诊疗班·方剂组成原理·亚健康学会·风湿关节炎作者:郭文焕 作者单位:(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加入收藏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
2、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3、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4、《中华普通外科》征稿【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荆防柴芩汤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例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荆防柴芩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小儿急支糖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2%,经统计学处理
5、,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自拟荆防柴芩汤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关键词】 自拟荆防柴芩汤;外感咳嗽;小儿小儿外感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为多,与外界气候冷暖变化有关。吾师张成秀副主任医师根据30余年行医经验,自拟荆防柴芩汤治疗外感咳嗽,随症加减,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的200例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门诊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0例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最小者6月,最大者13岁;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15d。对照组100例中
6、男52例,女48例;年龄最小者6月,最大者12岁;病程最短者1.5d,最长者14d。 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诊断。症状:以咳嗽、咯痰为主症,外感症状可伴有咽痛、恶寒、发热、流涕等表证。舌苔白或黄,脉浮紧或浮数。体征:两肺听诊可闻呼吸音增粗,或伴有散在干湿性啰音。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 选用自拟荆防柴芩汤加减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基本方:荆芥4~10g、防风3~10g、黄芩3~12g、柴胡3~10g、半夏2~6g、细辛0.5~3g、桔梗3~10g、前胡5~12g、枳壳3
7、~9g、陈皮3~9g、茯苓4~10g、川贝母4~10g、甘草3~6g。偏风寒恶寒身痛者加羌活3~10g、桂枝3~9g以祛散风寒;偏风热咽痛者加玄参3~12g、牛蒡子3~9g、连翘4~12g以清热利咽;偏风燥者加桑叶3~6g、瓜蒌5~12g以清肺润燥;鼻塞不通甚者加入薄荷3~8g、白芷4~10g以疏风通窍;若咯痰不爽加僵蚕4~10g化痰利咽;久咳伤阴液者加沙参4~12g、芦根5~9g养阴生津;夜间咳甚者加乌梅3~9g、五味子9g以敛阴止咳;纳呆有积食者加神曲5~8g、炒麦芽5~10g以消食并解表。每日1剂,分少量多次温服。 3.2对照组 口服
8、小儿急支糖浆(太极集团生产,规格100mL),每次0.5~10mL。发热痰多者加服阿奇霉素,20~30mg/(kg·d),根据不同年龄掌握剂量,1日3次,3d为1个疗程。 两组患儿大部分连续服药在1个疗程以上。 4结果 4.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拟定。治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听诊及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一部分病人体征与胸透有所改善,但遇天气变化又复发作,服用本方仍然有效。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胸透检查无改变,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者。 4.2治疗结果 从表1中
9、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5讨论 自拟荆防柴芩汤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全方由荆芥、防风、黄芩、柴胡、半夏、细辛、桔梗、前胡、枳壳、陈皮、茯苓、川贝母、甘草13味药组成。治疗上以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因肺主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邪气侵袭首先犯肺。张老师认为无论何种外感证型之咳嗽,解表为先,表邪不解,一味止咳化痰无异于闭门留寇。本方用意小柴胡汤截表邪于半表半里,防邪入内。荆芥、防风为辛温解表之平剂,发表祛风,透
10、邪于外,无论风热风寒具可用之。偏风寒者加用辛温解表药,偏风热者加用辛凉解表药,重在配伍。细辛疏散风寒,因其辛香而烈,祛风散寒、通窍走窜之力甚强,为防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