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齿轮论文资料(1)

锥齿轮论文资料(1)

ID:29869562

大小:68.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24

锥齿轮论文资料(1)_第1页
锥齿轮论文资料(1)_第2页
锥齿轮论文资料(1)_第3页
锥齿轮论文资料(1)_第4页
锥齿轮论文资料(1)_第5页
资源描述:

《锥齿轮论文资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内锥齿轮技术发展综述DevelopmentalSummarizationofBevelGears-TechnologyofChina王延忠张以都汪苏阮德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083WangYanzhong,ZhangYidu,WangSu,RuanDelin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Onthebasisoftheresearchhistory,thepresentdevelopmentalsummarizationandthedevelopmentaltr

2、end,itsystematicallyexpatiatesthedevelopmentalsituationofChinesebevelgears-technology.Andonthebasisofthedesign,manufacturing,materialandheattreatment,damnificationandlubrication,itdetailedlypresentsthepresentdevelopmentalsummarizationandthedevelopmentaltrend.Keywords:Bevelgears,Researchhistor

3、yPresentdevelopmentalsummarization,Developmentaltrend1.前言锥齿轮是机械上用来传递空间相交轴的运动和动力的主要零部件,其传动相当于一对节圆锥作相对的纯滚动运动。按照齿长曲线特点,锥齿轮可分为直线齿锥齿轮(直齿锥齿轮、斜齿锥齿轮)和曲线齿锥齿轮(弧齿锥齿轮、摆线齿锥齿轮、准双曲线齿锥齿轮)。传统的直齿和斜齿锥齿轮因采用单齿分度法加工,效率较低,且相比同样尺寸的螺旋锥齿轮,其重迭系数、承载能力及传动平稳性都相对逊色,因此,在重载齿轮传动的条件下,己逐渐被螺旋锥齿轮所替代。2.我国锥齿轮技术研究历史在齿轮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和其他工业

4、发达国家一样,是以微分儿何为基础,研究齿轮的儿何学、运动学,从而形成完整的、较为系统的齿轮啮合理论,为齿轮齿形的优化设计和新齿形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而对锥齿轮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较早开展齿轮技术研究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华敏教授,他长期从事齿轮理论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代表著作有《齿轮手册》[1],《渐开线齿轮的几何原理与计算》13[2]等。1974年,北京齿轮厂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通过总结该厂数年来生产螺旋锥齿轮的实践经验,并搜集了相关资料编写了《螺旋锥齿轮》[3],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螺旋锥齿轮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但是该书并没

5、有对其中的技术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自1972年以来,我国首先由数学工作者对齿轮啮合理论的数学基础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南开大学数学系成立了齿轮啮合理论研究小组,严志达、吴大任等人先后发表了数篇论文〔5,6],总结了我国对齿轮啮合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吴序堂编著的《齿轮啮合原理》[7」则系统论述了齿轮啮合的基本原理,这些成果都为我国齿轮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必备的理论基础。随后原机械工业部把“格里森成套技术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了很多院校、工厂攻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收获。中南大学曾韬编著的《螺旋锥齿轮设计与加工》[8〕把螺旋锥齿轮轮坯设计、切齿计算都归结为计算某一对准

6、双曲面齿轮的节面参数和节点曲率,在弄清准双曲面齿轮节面各参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只需用初等数学方法和简单的公式代换,就可以导出各种格里森计算卡的所有公式,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所谓的“节面分析法”。郑昌启编著的《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9]通过严密而简明易懂的数学解析方法,研究了用于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设计的局部共扼原理,导出了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的各项计算公式的数学过程,阐明了各部分计算的共扼啮合原理。对于锥齿轮的另外两种齿制:克林根贝尔格(Cyclo-Palloid)制锥齿轮和奥利康(Oerlikon)制锥齿轮,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中国农业大学董学

7、朱导出了奥利康和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铣齿机差速挂轮比和分齿挂轮比计算通式,并对摆线齿锥齿轮连续分类法铣齿原理进行了系统研究「13]。此外,他还对克林根贝尔格制锥齿轮加工方法和奥利康制锥齿轮在SKM2型铣齿机上的加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共辘齿面啮合理论,提出了一种展成克林根贝尔格制延伸外摆线锥齿轮精确的切齿调整计算新方法〔14]o此外,石凤山、李润芳等人也在锥齿轮理论、设计以及加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锥齿轮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133.我国锥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