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65289
大小:61.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4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宋明理学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三)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D.三教合一解析:选B 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是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的,故答案选B项。2.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等可以看出理学家对君子气节的追求。3.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解析:选C A项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B项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C项正确,宋明理学是维护封
3、建伦理道德的;D项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4.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解析:选D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D项。5.据说,昼夜苦思的王守仁,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守仁“求理”的途径是( )A.圣
4、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解析:选B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6.贵阳市委积极倡导“知行合一、协力办事”的贵阳精神。“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源自于( )A.程颐理学B.程颢理学C.朱熹理学D.王守仁心学解析:选D “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7.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守仁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守仁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
5、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D.赞成天人感应解析:选A 从材料“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理论的大众化,故选A项。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选A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材料中所述认为是程
6、朱理学的功劳,这说明程朱理学在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这与儒家的价值信仰是一致的,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8分)9.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
7、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