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

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

ID:29853842

大小:1.09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4

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_第1页
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_第2页
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_第3页
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_第4页
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  本篇内容是演讲稿,欢迎业界讨论。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方面的内容,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不可能将这个问题完全说透,但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侧重点开始探讨,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在产品设计中有新的思维着眼点。  一直以来设计与产品用户之间始终存在着各种隔阂,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设计师的工作状态通常比较封闭,有相当多的设计师工作一整天也不会与客户有任何讨论产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于产品经理对设计的理解还处于浅显的程度,仅仅把设计看作是产品的外表美化。这些问题都会让设计师在实际工作

2、中找不到自己真正应该存在的位置,同时也会让设计师与产品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的设计师往往离用户太远了,所以彼此之间造成了很多认识上的误解。设计师固步自封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也得不到客户的认可。我们可以从一个小的认知差距讨论这个问题。  那就是用户的美和设计师的美彼此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  设计师在工作中通常会犯一个错误,将自身对美学的认识强加给用户,或者说希望用户能够接受,这个思维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用户的立场,也就是作为用户,凭什么要接受设计师强加给他的设计方案,凭专业?凭美学?都不是最有力的理由。因为用户从来不是专业人

3、士,他们没有义务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判断一个产品的设计好还是不好。在这一点上,设计师需要明白彼此的差别在哪里,并且采取正确的行动。  用户的美是对自我的认识,设计师的美是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结果。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用简答的话区别就是:设计师在想什么?而产品用户又在想什么?  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设计师在想什么?  有些设计师想法是很简单的:学习新的技法;学习新的软件;探讨新的流行风格;或者复杂一点,提升设计的艺术高度等等。万变不离其中,自我提升是设计师最看重的。    我曾将参加一个访谈,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希望我为在场设计从

4、业者和爱好者推荐一本书。我想了很久,到最后也不知道应该为他们推荐什么书才好。为什么呢?因为我并不清楚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设计著作是什么?我很少关注这些。之所以我不会将注意力放在这个部分,很大程度在于,我们所面对的产品用户,根本不会去看与设计相关的书,能够看与设计相关的书只有设计师。至于用户会看什么,大多数的设计师并不知道。  中国古代有位兵法大家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要知道自己,知道对方,打仗才不会有危险。所以我会更关注用户会看什么,并且花时间去看他们所关注的内容,去看他们平日里看的书,这就是设计师的眼界和立场必

5、须要能够超越自身的专业界限,去了解要去服务的人,思他们所思,想他们所想。    用户的想法是会随着自身的认知而改变的,如果一个设计师见过的客户足够多,就会发现,用户对美的认识与他对自己的社会定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站在这一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我将用户对产品的设计的心理需求大致列为三个基本点:思维便捷,逻辑简单,不要太炫。  对用户而言,无论一个产品设计的功能是什么?概念简单是他们的第一需求。用户比设计师想象的还要小白,基本上属于直线思维模式,所以当一款新的产品上市时,所有包装下的新概念,其本质都需要最简单

6、的逻辑关系,不需要用户思考就能明白的产品功能是最容易被市场所接受的。这种逻辑的简单还包括了实际的交互操作和特效效果。对设计师而言炫目是设计技术的体现,但对用户而言,产品的需求不是为设计师炫技而存在的,这个主次关系往往会被设计师忽略,作为设计师本能的专业立场,炫技是在产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如果站在更高的商业立场,市场的需求永远比设计师个人的专业表现力更加重要。    有的产品经理对设计的理解很多还停留在外观装饰的程度,似乎一款产品解决了外表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切。这使得很多公司将设计师如同小鸡圈养在一个笼子里,既不参与产品的前期市场

7、调研,也不参与对客户访谈,仅仅是拿到产品经理的图纸,开始填色画图,这种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设计放到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角度看待,将设计真正看做产品的龙骨结构,而不是将设计看作外表的美化。    当设计成为产品龙骨结构的一部分时,就能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影响。在今天大数据的时代,很多产品的市场决策取自大数据分析,似乎用户的行为开始变得可具备预见性,总观大数据的人好像成为了上帝,还没有开始,就能预测出结果。但数据的理性与用户的感性之间往往会存在偏差。  我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今

8、天是周五,工作结束后你和朋友聚会吃个饭,去哪里吃呢?可以上点评网看看哪家店的评价好,消费的人多,这种数据就能对人产生选择影响。  但如果一个人想报考一所大学,他会仅仅因为大学的评价数据高,报考的人多,就去做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选择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