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34671
大小:11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4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随堂巩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随堂巩固一、选择题中国经济网2010年12月6日讯 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夺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历史性突破五千万吨大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粮食价格作出重要贡献。据此完成1~3题。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2.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
2、和工矿业发达3.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解析:第1题,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小,人均粮食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第2题,黑龙江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第3题,黑龙江人均耕地较多。答案:1.A 2.C 3.A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3、结合下图,回答4~6题。4.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6.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
4、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解析:第4题,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影响虎林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条件是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第6题,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答案:4.C 5.D 6.D二、综合题7.浙江某学校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以学校附近某地为探究对象,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信息材料:①区域等高线(单位:m)及土地利用图。②土地适宜类评价因素极限指标(部分)。坡角表土层或土层厚度(cm)宜耕土地类<25°>10(表土)宜园土地类<35°>50(土层)宜林
5、土地类<70°>30(土层)③宜耕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指标及评级指数(部分)。耕地评级海拔(m)坡角表土(cm)厚度有机质(%)一级耕地<300<6°>16>2.5二级耕地300~6006°~15°13~161.0~2.5三级耕地600~90015°~25°10~13<1.0(1)若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归纳图中甲河的水文特征。(2)若要对乙地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加以规划,需要测量乙地的地形坡度,在图中①②③三条测量线中,应选择哪条线进行?假如探究小组对乙区域相关要素进行测量,获得下表中结果,请分析说明乙区域宜规划的农业用地。平均海拔(m)平均坡角表土厚度(c
6、m)土层厚度(cm)有机质含量(%)16525.6°8.5580.4(3)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该小组向丙村建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请你提出具体发展方向及依据,并阐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解析:第(1)题,主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归纳。第(2)题,②线最能反映该地的地形坡度;结合表格数据,对照题干中的材料数据可以判断该地农业用地的规划。第(3)题,农产品加工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本地木材、水果、粮食资源丰富,可以此为基础发展相应的加工工业;发展加工工业可以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答案:(1)流量
7、较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流落差大,流速较快(水力资源丰富)等。(2)②线。测量结果显示坡角超过25°,表土厚度不到10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不宜作为耕作用地,可作为果林用地(与原果林连片发展)。(3)发展方向及依据: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发展家具制造业;利用丰富的水果资源,发展水果加工工业;利用粮食,发展食品加工工业等。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可以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镇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