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

ID:29803949

大小:69.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3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1页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2页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3页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4页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 旧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1998年上海卷试题)“—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特点是A.废除了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赋税制度问题。选顶A废除了人头税,指的是清初的“摊丁入亩”。选项B、D均是两税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条鞭法”尽管实行时间不长,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从此中国的赋税制度完成了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答案】C例2(2001年全国卷考题)清

2、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阐释历史概念的能力。清初赋役沿用明代一条鞭法,即丁有丁银,地有地银。“摊丁入亩”是将原按人丁征收的丁银,转移到田赋中去,称之为地丁银。它是税收方式的改变,即“地丁合一”,征收办法简化,并不属于客观作用,选项A排除。地丁银制度实施后,按田亩的多少来交税,所以土地利用率可能有所提高,但并不是“摊丁入亩”政策的直接结果,其客观作用不十分明显,所以B项排除。实一政策实行后,保证了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稳定,使财政状况有所好转,这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正常

3、运行。但这种状况比起国家基本废除人头税,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来说,其作用相对次要。后者使劳动者有了较多的自由,更有利于手工工场和矿山的雇佣,以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答案】C例3(2001年全国卷试题)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地丁银”是指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其他选项均不准确。【答案】D例4(2001春季高考卷)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选项B、D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历史条件。选项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并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它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资本主义萌芽在本质上具有雇佣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答案】C例5(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卷试题)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历史发展阶段本质特征的能力。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

5、地区,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答案】D例6(2000年全国文综卷)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盛产棉花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C.出现了机器纺织业D.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转向纺织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历史事实和分析、推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明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的栽种已经遍及南北各地,而这是棉纺织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据此可识别正确答案为选项A。B和C两项叙述不符合事实。【答案】A例7(2001年全国卷试题)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要

6、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题目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变化入手,考查南宋至明清的经济变化及原因和影响,命题角度很新,贴近人们生活实际,但又考查了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本题共有三问。第一问“变化”,考查史实记忆能力。第二问“原因”,要求从经济作物的本身特点、技术改进、国内交流和中外交流、政府提倡等角度进行总结归纳。第三问“影响”,要求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阐述。【答案】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清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

7、食品种。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例8(2000年广东卷试题)简述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命题跨度很大,但角度较小,以水稻种植为切入口,考查其种植发展的过程,分析变化的原因。其发展的过程,重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