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七)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七)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ID:29786266

大小:61.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七)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七)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七)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9单元 戊戌变法(二十七)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维新运动的兴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世纪60年代后,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现早期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基本能力。可用排除法。《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排除④,选择A项。2.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指康有为(  )A.主张维新变法B.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C.以“托古改制”方式宣传变法D

2、.依靠清朝官员支持组织强学会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跪着”是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打着孔子的旗号为号召。“造反”是指宣传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思想,因而C项符合题意。3.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体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是(  )A.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B.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A 题干意思是:布衣百姓如果改制的话,影响太大了,如果假借先圣王的名义改制的话,就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了。这反映出康有

3、为改制的突出特点是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4.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  )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B.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从“公车上书”的性质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判断出答案为A。5.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培养实用人才B.创办新式学堂C.变革科举制度D.实行政治民主化解析:选D 本题主

4、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所有问题诸如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要想成功,基本落脚点就在于“变官制”,即改变当时的上层建筑政治体制,实际上提出了反对专制统治主张政治民主化的要求。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选D 梁启超主张“伸民权”“设议院”,通过文章唤起国人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的意识,D项正确;“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A项错误;“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5、思想,B项错误;“托古改制,变革维新”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全集》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

6、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等信息进行归纳判断其态度;其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大批

7、现职官员”“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从4月14日开始……到5月8日才结束”“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等方面概括归纳其特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其地位。答案:(1)态度一:支持变法。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态度二:反对变法。废除八股取士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2)特点: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上书时间长,次数多;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地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8.维新变法需要理论依托,康有为为了说服光绪帝,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