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736795
大小:266.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2-22
《《牙周病学题目》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牙周病学第一单元概述一、A11、牙槽骨水平吸收时形成的牙周袋通常为A、骨上袋B、骨内袋C、复杂袋D、1壁骨袋E、4壁骨袋2、关于龈沟液以下不正确的是A、牙龈健康者极少有龈沟液B、炎症时龈沟液明显增多C、其主要成分与血清相似D、龈沟液中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特异性致病菌的作用E、龈沟液中无白细胞等防御细胞3、用钝头牙周探针探测牙周炎患牙的炎症牙龈时,探针终止于A、龈沟底B、进入结合上皮1/2~1/3处C、穿透结合上皮,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的冠方D、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纤维内E、终止于结合上皮的冠方4、通过牙周探诊显示最有意义的指标是A、牙周袋的深度B、探及龈下牙石C、袋内溢
2、脓D、附着水平E、探诊出血5、下列属于慢性牙周炎病因中革兰阴性牙周致病菌的是A、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血链球菌B、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福赛类杆菌C、牙龈卟啉单胞菌、黏放线菌、血链球菌D、血链球菌、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E、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6、与牙周炎关系密切的全身疾病是A、肺炎B、胆囊炎C、胃炎D、肾病E、糖尿病7、目前较公认的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是A、饮酒B、吸烟C、嚼口香糖D、常饮甜饮料E、饮茶8、牙菌斑中“玉米棒”结构主要是由A、拟杆菌与链球菌组成B、微球菌与链球菌组成C、梭状菌与拟杆菌组成D、丝状菌与球菌组成E、螺旋体与球
3、菌组成9、菌斑生物膜的独特结构有利于细菌A、被清除B、抵抗宿主防御功能C、与表面活性剂接触D、被抗生素杀灭E、接近抗体10、慢性龈缘炎病因中的始动因素是A、牙石B、不良修复体C、食物嵌塞D、菌斑E、口呼吸11、牙石致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A、压迫牙龈B、妨碍口腔卫生的保持C、吸附细菌毒素D、粗糙表面的机械刺激E、牙石表面未钙化的菌斑12、牙菌斑葡萄糖分解代谢的EMP途径的终产物是A、葡萄糖-6-PB、果糖-6-P和果糖-1,6-二糖C、1,3-二磷酸甘油脂D、丙酮酸E、3-磷酸甘油酸13、成熟菌斑的基本结构分为A、获得性膜和唾液B、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C、上皮细胞和羟
4、基磷灰石D、多糖和矿物质E、唾液蛋白、细菌和矿物质14、牙周附着水平是指A、龈缘到袋底的距离B、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C、龈缘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D、釉牙骨质界到根分歧的距离E、结合上皮到牙槽嵴顶的距离15、牙菌斑内糖类分解代谢的一个酮过程是产生A、乳酸B、二氧化碳和水C、丙酮酸盐D、乙酸E、柠檬酸16、菌斑形成过程中,最早吸附到获得性膜上的细菌是A、血链球菌B、乳杆菌C、韦永菌D、梭状杆菌E、变形链球菌17、平滑面菌斑结构包括以下各层,除外A、菌斑牙界面层B、稠密微生物层C、菌斑体部D、菌斑下层E、菌斑表层18、菌斑细菌的直接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A、细菌侵袭B、体内
5、繁殖C、抑制或躲避宿主的防御机能D、损害宿主的牙周组织E、以上都是19、伴放线放线杆菌的致病性A、降低宿主抵抗力B、骨吸收C、组织破坏D、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E、以上都对20、牙齿的Ⅱ度松动,是指A、颊(唇)舌向松动B、近远中向松动C、颊(唇)舌向+近远中向松动D、垂直向松动E、颊(唇)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松动21、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在X线片上通常为A、<3mmB、<2.5mmC、<2mmD、<1.5mmE、<1mm22、牙周组织上皮屏障,最重要的是A、口腔龈上皮B、沟内上皮C、结合上皮D、缩余釉上皮E、牙龈上皮23、牙菌斑作为牙周病始
6、动因素的依据,除了A、终止刷牙可引起实验性龈炎B、吸烟与牙周病有关C、洗必泰漱口液对牙龈炎治疗有效D、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抗Aa抗体滴度增加E、根面平整对牙周炎治疗有效24、影响牙石形成的因素A、唾液B、菌斑C、口腔卫生习惯D、修复体的光洁度E、以上均是25、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A、获得性膜B、食物残渣C、牙菌斑D、白垢E、牙石26、牙周组织不包括A、牙龈组织B、牙骨质C、牙槽骨D、牙本质E、牙周膜27、牙石中的最主要成分是A、有机物B、无机盐C、细菌D、食物残渣E、脱落的上皮细胞和水28、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不包括A、遗传因素B、免疫功能C、某些全身疾病D、吸
7、烟E、酗酒29、关于龈下牙石不正确的A、位于牙周袋内根面或袋内壁B、体积较小C、易沉积于邻面D、质地坚硬、致密E、深褐色、黑色30、龈上牙石易沉积于A、后牙邻面和前牙唇面B、全口牙邻面C、全口牙颊舌面D、上磨牙颊面和下前牙舌面E、下磨牙颊面和上前牙舌面31、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因素是A、革兰阳性杆菌B、体内菌群紊乱C、免疫力低下D、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E、口腔卫生差,菌斑大量堆积32、关于生物学宽度正确的是A、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约2mmB、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约2mm,其改变可反映牙周状况C、牙周炎时牙槽骨水平吸收,生物学宽度增大D、牙周萎缩时生物学
8、宽度变小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