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

ID:29730822

大小:25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22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_第1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_第2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_第3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_第4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施工复习要点第一章  土方工程1.土方工程一般分为四类:1.场地平整;2.基坑(槽)或管沟开挖;3.基坑支护、排水、降水、运土、回填与压实;4.地坪填土与压实。(P1)2.土方工程的特点:面广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P1)3.土的工程分类:根据土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等八大类。4.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回填后虽经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工程意义:对场地平整、土方平衡调配、计

2、算土方机械生产效率、确定运土机具数量及计算填方所需的挖方体积等均有很大影响。土的可松性的大小用可松性系数表示。分为最初可松性系数和最后可松性系数。①最初可松性系数KS: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V1——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V2——土经开挖成松散状态下的体积②最后终可松性系数K/S: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V1——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V3——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例:建筑物外墙为条形毛石基础,基础平均截面面积为3.0m2,基坑深2.0m,底宽为1.5m,地基为亚粘土,计

3、算100延米长的基槽土方挖方量、填土量和弃土量。(边坡坡度1:m=1:0.5;Ks=1.30,K's=1.05)解:m叫边坡坡度系数,m=B/HB=mH=0.5×2=1.0m挖土体积=截面面积×长挖方量=[1.5+(1.5+1+1)]×2×100=500m3基础体积=3.0×100=300m3填方量=(500-300)/1.05=190m3弃土量=(500-190)×1.3=403m35.土的渗透性:水流通过土中孔隙的难易程度。土的渗透性是用渗透性系数K表示。水力坡度:水头差与渗流路程之比。一、地面水及地下水处理

4、1.地面水处理:常采用设置排水沟、截水沟、修筑土堤。2.地下水处理:方法有止水法、降水法。止水法:沿基坑四周设置防渗帷幕,截断地下水流,将地下水阻止在基坑外面。例: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水泥旋喷桩、压密注浆、地下连续墙。降水法: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不断抽走,使地下水降低至基坑底面以下0.5m,以保证基坑开挖时土体干燥。例: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1)集水坑降水法(明排水法)定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设置集水坑,并在基坑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然后用水泵将水抽走。设置要求:①排水沟或集水坑设在

5、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上游);②排水沟:一般深0.3~0.5m,沟底宽不小于0.3m;③集水坑:一般直径或宽度为0.6~0.8m,深度要低于挖土面0.7~1m,数量为每隔20~40m设置一个;④排水用的水泵:离心泵、潜水泵、软轴水泵。流砂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原因:当基坑挖土至地下水位以下时,而土质是细砂或粉砂,且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在一定动水压力作用下,如果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重度,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坑底下的土就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流动涌进坑内。防止途径:①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②设法使动水压力的

6、方向向下防治措施:①在枯水期施工;②抛大石块;③打扳桩;④水下挖土;⑤井点降水(2)井点降水法定义: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或基坑内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利用抽水设备在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不断地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适用范围:降水深度较大,土层为细砂、粉砂或软土地区。井点降水方法:轻型井点(0.2~20m/d,单级3~6m,多级6~12m)、喷射井点(0.1~20m/d,8~20m)、电渗井点(<0.1m/d)、管井井点(1~200m/d,>5m)、深井井点(10~250m/d,

7、>10m)。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降水深度、设备条件、经济比较选取。1)轻型井点降水定义: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埋入井点管(下端为滤管)至蓄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连接,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17设备:井点管(直径38~50mm,长5~7mm的无缝钢管)、滤管(直径38~50mm,长1~1.5mm的无缝钢管)、集水总管(直径100~127mm,每节4m,短接头间距0.8m或1.2m)、抽水机组(干式真空泵井点设备、射流泵井点设备)、弯联管。轻型井点布置:根据基

8、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基坑的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确定。①平面布置:单排井点(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双排井点(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环形井点(面积较大的基坑)。井点管距坑壁一般不小于0.7~1m,井点管间距一般为0.8~1.6m。②高程布置: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6m。井点管露出地面的长度为0.2~0.3m。井点管的埋设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