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

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

ID:29723885

大小:647.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2-22

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_第1页
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_第2页
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_第3页
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_第4页
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斗山隧道初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方斗山特长隧道工程地质初勘报告一、前言(一)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石柱——忠县高速公路是国家“三纵三横”主干公路规划建设中沪蓉国道主干线的一段,起于石柱与湖北省利川县交界的分水岭,止于忠县,横穿两县之屏障方斗山,全长约70km,本段公路业主为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勘察设计任务由重庆市交通科研设计院(以下简称“甲方”)总承包。方斗山特长隧道为本段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承担勘察和设计,四川煤田地质一三七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则承担了方斗山特长隧道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任务。方斗山特长隧道为越岭隧道,横穿方斗山脉中段,隧道进口位于石柱县双笕,出口位于

2、忠县金竹铺,设计行车速度80km/小时,为双向4车道分离式隧道。左洞进口段纵坡为+0.400%,出口段为-2.10%,左洞里程K55+420~K63+010m,长7590.00m,设计进出口高程分别为612.77m和492.24m,变坡点位于K56+974.33m处。右洞里程K55+250~K63+040m,长7790.00m,设计进、出口高程分别为612.09m和491.24m,变坡点位于K56+974.33m处,进口段坡率+0.40%,出口段坡率-2.106%,隧道最大埋深约800m。该隧道方案为原推荐方案,另有一比较方案位于此方案北2km的石岭场至忠县

3、万槽镇麻地湾一带,由于地下溶蚀洞穴复杂,煤矿采空区宏大等地质环境原因,该方案与推荐方案几乎无可比性,因此,此次只作一个方案的勘察。我公司接受勘察任务后,于2004年3月23日会同甲方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地面踏勘,共同制定了初勘方案。(二)前人工作成果及利用前人在隧址区一带曾以基础地质和探矿为目的,先后开展过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煤田勘探。此次隧址工程地质勘察中主要收集到一九六三年三月由四川省煤炭工业厅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编制的《石柱、忠县方斗山煤田万槽矿区地质普查报告》、一九八0年四川省地质局1:20万《忠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一九八一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完成的

4、1:20万《忠县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等资料,以上资料虽然有鲜明的目的和侧重,但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都不失使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三)勘察目的任务-48-根据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提供的《方斗山特长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初步作业指导书》,此次勘察的目的是: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和多种勘察手段,基本查明隧道进、出口的稳定性、适宜性,洞身段岩溶发育特征,岩溶水的赋存状况和煤矿开采现状及采空区范围等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评价围岩特征及稳定性,并对隧道方案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比选,确定隧道方案,为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提供地质依据。此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全

5、面收集隧址区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1993年至2003年的气象、水文资料;系统收集有关的地应力、岩爆、大变形以及涌、突水等方面的环境工程地质资料;全面收集方斗山地区煤田开采现状的资料和隧址区采矿、采矿权、采空区及煤田勘探资料。2、实测隧址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基本查明隧址区地层层序、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岩石矿物特征、化学成分、出露、分布状态及厚度等。3、填绘1:2000工程地质图,基本查明隧址区褶皱的位置、产状、规模及展布特征;基本查明隧址区断裂构造的类型、数量、规模、产状、构造岩特征及导水性等。4、在利用已有煤田勘探资料和进行隧址工程地质测绘基础上

6、,按初勘要求,在隧道进出口和洞身布置有限的工程地质钻孔,揭露隧址区深部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岩溶化岩体分布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等。5、通过工程地质钻孔在洞身段等有计划地采集岩体样品试验和进行声波测井,基本查明隧址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参数。划分隧道围岩类别,评价洞身稳定性。6、通过1:25000区域水文地质测绘,基本查明隧址区岩溶地貌特征、溶蚀现象的类型、数量、规模,岩溶发育的地层层位、分布范围、高程、岩溶泉、出露特点及规律,基本查明隧址区不同时代可溶性碳酸盐岩的岩中溶裂隙水,溶洞水的水质、水量,以及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特征和侵蚀性。7、通

7、过资料收集、现场观测及工程地质钻探查明含煤地层的成层特征、埋藏深度、层位、层数、厚度以及与隧道的空间关系,掌握压煤,穿煤状况。基本查明隧址区老窑、废窑和生产井的规模、分布、深度和现状以及采空区范围等。8、通过资料收集,采样化验、现场测试,查明隧址区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的类型、成分、浓度及危害性。9、有条件情况下进行地应力测试,评价岩爆、大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10、编制1:10000环境工程地质图,进行岩溶水源、突水、突泥现象,煤矿采空状况及影响有毒有害气体溢出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11、基本查明隧道进、出口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

8、规模及危害性,对洞口仰、边坡稳定性和适宜进行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