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723698
大小:5.42 MB
页数:274页
时间:2018-12-22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A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1世纪高校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主编陈明副主编张茂李子琼李淑娟参编詹友基郑广花汪永明严晓光主审王先逵赵先仲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21世纪高校机电类规划教材。内容包括绪论、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典型夹具的设计、机器装配工艺基础、先进制造技术及附录等10部分。全书以加工工艺为主线,将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装配工艺和加工对象等有机统一,体系完整,简明精炼。本教材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典型机械结构、典型工艺及其典型应用,并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注重现
2、场加工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本书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之外,还可作为高职高专教学用书。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形与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等高职高专各专业,也可供从事机械制造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机械制造工艺学/陈明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21世纪高校机电类规划教材ISBN7111
3、165403Ⅰ机⋯Ⅱ陈⋯Ⅲ机械制造工艺—高等学校—教材ⅣTH1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46777号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责任编辑:高文龙版式设计:冉晓华责任校对:刘志文封面设计:陈沛责任印制:石冉北京中兴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2005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787mm×1092mm1/·1725印张·371千字16定价:3000元(含1CD)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本社购书热线电话(010)68326294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21世纪高校
4、机电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顾问: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主任:左健民南京工程学院副主任:童幸生江汉大学郑堤宁波大学徐格宁太原科技大学陈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党新安陕西科技大学胡琳深圳大学刘全良浙江海洋学院马光温州大学张世亮湛江海洋大学方庆琯安徽工业大学高文龙机械工业出版社邓海平机械工业出版社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卫平东莞理工学院王华长春工程学院仝基斌安徽工业大学朱志宏福建工程学院刘小慧机械工业出版社刘申全华北工学院分院刘镇昌山东大学张茂西南石油学院李子琼厦门理工学院李建华中原工学院李洪智黑龙江工程学院陈廉清宁波工程学院赵先仲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夏凤芳上海电机技术高
5、等专科学校顾晓勤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倪少秋机械工业出版社序为了适应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素质高、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强的应用综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同时对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体制、模式、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打通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瓶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成立了“21世纪高校机电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本着“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淡化过程推导,突出工程应用”的原则,组织教材编写工作,并力求使本套教材突出以下特点:(1)科学定位。本套教材主要面向应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6、,既不同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材,也不同于一般应用型本科的教材;在保持高学术水准的基础上,突出工程应用,强调创新思维。(2)品种齐全。这套教材设有“力学”、“制图”、“设计”、“数控”、“控制”、“实训”、“材料”、“双语”等模块,方便学校选用。(3)立体化程度高。教材均要求配备CAI课件和相关的教辅材料,并在网站上为本套教材开设研讨专栏。机械工业出版社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是国家级优秀出版社,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教材出版基地之一,在机电类教材出版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相信这套教材在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委员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精心
7、组织下,通过全国几十所学校的老师仔细认真的编写,一定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应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用、更实用的教材。教育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李培根院士于华中科技大学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机械产品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内涵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而且要对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等必备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全新观念重新优化组合。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安排上,要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与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
8、本书正是为适应机械制造业发展和21世纪高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在总结多年来专业教学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