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

ID:29719838

大小:99.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_第1页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_第2页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_第3页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_第4页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程名称:应用地震学教师:段云卿第21册§3.4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一、地震测线的布置1.地震测线沿地面进行地震勘探的线路,指出炮点、接收点的位置和延伸方向。2.布置测线的原则①测线一般布置成正交的网状。②尽量为直线,方便处理和解释。③主测线多于联络测线,更真实地反映构造形态。线测主联络测线3.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要求①区域普查(线路普查)测网稀,线距几十—上百公里。②面积勘查测网稀,线距几—十几公里,如4╳8,4╳4,4╳2(km2)。③构造细测测网密,线距几百米—几公里,如0.2╳0.2,0.5╳0.5,1╳2,2╳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程名称:应用地震学

2、教师:段云卿第21册3(km2)。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1.观测系统的定义观测系统是指示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的图件。1.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用水平线表示测线,将激发点标在水平线上;过激发点向两侧作450的斜线;将接收点投影到过其激发点的450斜线上。共炮点线共接收点线共反射点线共炮检距线斜线斜线垂线(覆盖次数)水平线O1O2O3O4O5O6O7O8O9O10测线三、反射波法观测系统的基本类型1.简单连续观测系统例子:单边激发,单边接收,一次覆盖,偏移距为O。241O1O2O3O4O5测线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程名称:应用地震学教师:段云卿第21册P90图6.3-29b2.

3、间隔连续观测系统例子:单边激发,单边接收,一次覆盖,偏移距不为0。242411O1O2O3O4O5测线P90图6.3-29d3.多次覆盖观测系统(1)定义地下界面被观测的次数多于一次,例如二次覆盖,三次覆盖,……。(2)多次覆盖原理示意图M不经济,效率低。(3)抽共反射点道集实现多次覆盖例如:单边激发,仪器有24道,每激发一次,炮点和排列一起向前移动2个道间距,即可形成6次覆盖。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程名称:应用地震学教师:段云卿第21册242120171716131312998554O1O2O3O4O51O6O7O8O9O10O11O12O13135791113151719212

4、324P91图6.3-23抽共反射点道集——生产中放一炮多道接收,并按一定的规律布置排列,等室内处理时,将能收到同一个点的反射波的道从不同的炮中抽出来,按炮检距大小排列起来,叫做抽共反射点道集。(4)6次覆盖,24道接收的共反射点道集表P92表6.3—1叠加共反射道号点号炮号12345678910121222324217181920212223243131415161718192021…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程名称:应用地震学教师:段云卿第21册491011121314151617…55678910111213…6123456789…712345…81…(5)多次覆盖经验公式P90

5、、P91的N与n互换。d——炮间距。△x——道间距。N——仪器的道数。n——覆盖次数。υ——炮点距道数。即每放完一炮排列和炮点一起向前移动多少个道间距。上例:N=24,n=6,S=1,。4.非纵测线观测系统(一般不用,略)5.三维观测系统(最后介绍)四、折射波观测系统(调到§3.6介绍)重点: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练习:1、地震仪有24道,单边放炮,6次复盖,道间距为25米。①炮间距应为多少米?②写出第4个共中心点各叠加道的炮号和道号。③写出第一个满12次接收的共接收点的炮号和道号。2、地震仪有48道,单边放炮,12次复盖,道间距为25米。①炮间距应为多少米?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程名称

6、:应用地震学教师:段云卿第21册②仿P92表6.3-1列出共反射点道集表。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