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705564
大小:9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2
《高中地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例题解析【例1】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兴修水利C.毁林开荒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A.沙尘暴 B.泥石流C.水土流失D.台风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秦代以前森林遭破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
2、区;西汉时期,范围扩展到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包括新疆的部分绿洲地区。当时,生产技术比较落后,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发展农业和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第(2)题,主要考查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现状。a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地处中温带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b地区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原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已荡然无存,主要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位于蒙古西部,植被以半荒漠为主,森林覆盖率很低;d地区位于西南地区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所以一直没有成为我国的最大采伐林区。第(3)题,e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降水丰沛,并且该地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若森
3、林一旦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所以国家已严禁开采本地的森林。点评:本题从多个角度(包括森林种类、分布、遭破坏的原因以及森林的环保功能等)对我国森林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了考查。不能读图准确判断a、b、c、d、e的所属地区,是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答案:(1)CD (2)AB (3)BC【例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PI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约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和___
4、_____℃。(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解析:第(1)题是看图计算题,只要能够大体读出2000年的全球气温升高值大约在1.1℃,2100年,A预案约4.2℃,B预案约2.8℃,C预案约2.3℃,问题可迎刃而解。第(2)题要求学生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石化燃料,排放大量CO2,导致全球变暖;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清洁能源的使用,全球变暖趋势将会减缓,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也将下降。2100年,A预案平均气温高,应是维持大量消耗矿物燃
5、料的原状;B和C预案的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减缓,特别是C预案更慢,应是分别对应天然气大量取代煤和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点评:本题以全球热点问题“全球变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该热点问题的成因、影响、解决措施的了解程度,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析图能力。答案:(1)0.30~0.32 1.1~1.5 1.6~2(2)(3)海平面上升,引起全球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例3】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的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6、?(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1)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恐惧、崇拜,对自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呈现全面的不协调。(2)将丘陵改为梯田,发展种植业,破坏了植被,地表因缺乏植被的保护而出现各种生态问题。(3)本题的切口很小,角度很好,但挖掘较深。在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们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负面影响。主观原因是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不足,客观原因是经济重
7、心南移,大量人口南迁以及人口增加的压力所造成。(4)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得到认可,而这个过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点评:本题考查人地关系原理及其表现。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