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ID:29703944

大小:28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22

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1页
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2页
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3页
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4页
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宝山区2013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2分)(2013•宝山区一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OB.SiC.AlD.Fe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解答.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多.解答:解:地壳中各元素及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所以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故选A点评:记住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2.(2分)(2013•宝山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属热胀冷缩B.植物光合作用C.轮胎爆裂D.汽油挥发考点:化

2、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金属热胀冷缩是由于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温度降低原子之间间隔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轮胎爆裂是由于压强大引起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

3、.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2分)(2013•宝山区一模)在做溶解、过滤和蒸发实验时均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溶解时为加快溶解、过滤时为防止液体外洒、冲破滤纸而引流、蒸发时为防止液体溅出都要使用玻璃棒进行解答.解答:解:在固体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在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

4、液体飞溅.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玻璃棒是一个经常使用的仪器,让学生明确溶解时用于搅拌以加快溶解;过滤时用于引流以防止外撒;蒸发时用于搅拌而使受热均匀. 4.(2分)(2013•宝山区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焦炭与活性炭B.氢气与液态氢C.氧气与臭氧D.水与双氧水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行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解答:解:A、焦炭和活性炭是混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和液态氢是同一种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C、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5、故C符合题意;D、水和双氧水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不符合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进行. 5.(2分)(2013•宝山区一模)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NO+2CO→N2+2CO2.该反应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 A.NOB.COC.N2D.CO2考点:氧化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在反应2NO+CO→N2+CO2中,NO失去氧变成N2是氧化剂,CO得到氧变成CO2是还原剂,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氧化剂是指反应物中在反应过程中提供氧元素

6、的物质,自身失掉氧被还原,在2NO+CO→N2+CO2中NO失去氧变成N2是该反应的氧化剂.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氧化剂概念的考查,理解氧化剂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属基础性概念考查题. 6.(2分)(2013•宝山区一模)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用KOH溶液来吸收多余氯气,其反应原理是Cl2+2KOH→X+KCl+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KClOB.H2C.HClD.HClO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反应Cl2

7、+2KOH→X+KClO+H2O中,反应前Cl、K、O、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而反应后的KCl、H2O两物质中含Cl、K、O、H且原子个数分别为1、1、2、1;对比前后原子,会发现反应后少了1个K原子、一个氧原子和1个Cl原子;所以物质X的微粒就应该由1个K原子、一个氧原子和1个Cl原子所构成.故选A点评: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