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ID:29695745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2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1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夯实基础  【P101】一、赫鲁晓夫改革【基础梳理】背景(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领导层变化)。(2)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措施农业方面(重点)(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2)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2)给企业部分权利。(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结果:无力破除斯大

2、林模式,但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重难突破】赫鲁晓夫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的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农业上是因为经济上最尖锐的问题是农业发展的长期滞后,苏联的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成为苏联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真题演练】【例1】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D)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限定

3、“1952年到1964年”。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农业方面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因此选D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故排除A、B两项;C项“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情况,排除。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基础梳理】背景:勃列日涅夫上台,纠正赫鲁晓夫改革出现的问题。措施(1)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2)工业方面(重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局限:没有突破旧模式。结果:改革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4、。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重经济负担,1975年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重难突破】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1)共同点:①都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进行的局部调整;②都从下放自主权入手,提高生产积极性;③都未能放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斯大林模式的核心;④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将改革推向深入。(2)不同点:①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于工业,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部门。②赫鲁晓夫改革因为下台而被迫终止;勃列日涅夫因为自满而在70年代中期自动停止改革。【真题演练】【例2】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

5、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一变化,说明苏联改革(A)A.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D.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国家减少对企业的干预,实质是加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故D项错误。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基础梳理】背景(1)20世纪8

6、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2)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措施(1)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调整所有制结构;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售和承包。(2)经济改革失效之后,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结果:社会动荡不安,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重难突破】苏联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弊端阻碍了苏联的健康发展,积弊日益严重。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①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缺点:过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

7、管理经济。另外一贯侧重重工业的发展,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②斯大林模式政治方面的缺点: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严重,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并且逐渐激化。(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这是直接原因也是重要原因。(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等。【真题演练】【例3】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

8、崩溃是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