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94132
大小:9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2
《2013高考语文 真题分类汇编 地方特色题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地方特色题型浙江:(三)W4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23.[答案]颜子 恶衣恶食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2、(3分)24.[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自选模块测试试题题号:01 科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悲落叶[北朝]萧综①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
3、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注】①萧综,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5分)(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1)①全诗三、五、七字句长短错落。②运用反复、对仗、顶针等修辞手法。③节奏起伏、顿挫、韵律哀婉动人。(2)①作者以落叶自况,悲叹命运不济。人生如风中飘零的落叶,虽繁荣一时,终难免随风凋零,化作尘土。②作者慨叹世事兴衰、朝代更替;曾经的繁盛朝代,显赫的王族、贵胄,都如落叶凋零。题号:02
4、科目: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幸存者高 凯昨夜外面走过去一场暴风雨一棵大树被拦腰撞倒清晨 一只小鸟独自在我的窗外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我一推窗就飞走了一整天我都想去问那只孤单的小鸟是不是想找人诉说自己一生的命运其实 我能想象得出昨夜的情景一场巨大的暴风雨 突然将一窝小鸟噼里啪啦打翻在地结果只有一只小鸟幸运地活了下来无枝可依 内心都是人世没有的伤痛(1)这首诗的第一句使用“走”描写暴风雨,为什么?(3分)(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7分)[答案](1)①使用比拟手
5、法,与下句“拦腰撞倒”相呼应。②写出诗人的心理感受:暴风雨凶猛且持久。(2)①象征手法。小鸟的形象是一种象征,其意蕴指向人类社会,给予读者多元的联想空间。②拟人手法。小鸟遭受了“人世没有的伤痛”,就有了向人诉说的欲望,形象鲜明生动。③散文化语言。诗歌语言质朴、接近口语,且不押韵,但却富含韵味。江苏文科加试:三、W1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婉、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
6、,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词,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
7、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24.2013·江苏卷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25.2013·江苏卷“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