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

ID:29691992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2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有的人》精品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十五有的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活”与“死”的深刻含义,认识“活”与“死”的辩证关系。(2)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反复抒发感受的写法。(3)品味诗歌冷峻、形象、意味深远的哲理语言。2.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渐入佳境,品出诗味。(2)寻找富含哲理的诗句,积极思维,深入理解,领悟其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吟哦品味富于浓烈感情色彩的词句及对比的手法。2.难点对“两种人”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

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激情导语:泰戈尔有首诗写道: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藏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辉。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请问诗中的“你”有哪些美德?2.学生讨论明确:诗中的“你”一切为了别人,一切为了人民,从不追求名利,但人民却深深地爱戴他们。师顺势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位泰斗,他的美德犹如宝石熠熠闪光,活得崇高、伟大;又有一种人,他们是历史舞台的小丑,活得无耻、卑微。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认识这两种人的人生价值与态度。(二)自读感

3、知,整体把握1.走近臧克家臧克家(1905.10—2004.2),山东诸城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193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有诗集《罪恶的黑手》、《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创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

4、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3.学生自由诵读并思考: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这首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二部分(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5、【想一想】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点拨】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观点分别进行解说和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呈交叉式的推进结构。(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想想诗中哪些语句是纪念鲁迅的,是否只写了像鲁迅这样的一类人?这是运用什么手法?作用何在?【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两类人,对比反衬了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深化了主题,抒发纪念鲁迅的感情,颂扬鲁迅先生对人民博大深沉的爱和为人民奉献、献身的精神。【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诗歌结构,说出诗歌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说话

6、时试用如下句式:“从诗歌的结构上来看,我认为……;从对比的角度上看,我认为……”。2.人都有生和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在死的问题上,毛主席曾经指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播放多媒体,出示历史、现实中两种人的图片资料。从直观、形象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正面示例:公安局长任长霞勤勤恳恳为百姓办事,她的人生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水利部副部长汪洋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反面示例:安徽省副省长巨贪王怀忠卖官鬻爵,这样

7、的“坏种”活着,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活;巨贪胡长清想“流芳百世”,结果“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3.这首诗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想一想,这深刻的哲理是什么?【点拨】这首诗就是在生与死、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这些人生观的种种具体表现的激烈交锋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内涵: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这种生与死的转化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者永生,压迫人民者速朽。【拓展】对于生与死,你还能悟出哪些道理?(四)课内小结《有的人》这首诗从人生观的高度,采用对比写法,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热情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