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

ID:29691493

大小:1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长与〈山海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快速梳理文章内容。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材料和主旨的关系。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比较(原文与“变异版本”的比较)的方法,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以及对“弱者”的同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材料和主旨的关系。3.品味语言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材料与主旨的关系。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表格法”与“变异法”。通过表格设计,引导学生快速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通过文本改

2、造的策略,将文章部分内容“变异”,再与原文进行比较,从而领会文本“材料与主旨”的关系。以之引导学生领会散文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与学生朗读结合。要求全体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边听读课文,边圈点批注,边思考问题,边填写表格。思考的问题: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她有怎样的印象和情感?根据以上问题的提示,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填写表格时注意原文语句的“化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快速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二)主旨领悟研读课

3、文开头(第1~2自然段)与结尾(第30~31段)。1.大家对“阿长”的称呼分别是什么,这是她的名字吗?她的这个“阿长”的称呼是怎么得来的?你如何理解这样的姓名来历?2.品读课文结尾部分(第30~31段),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他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的情感。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主旨。(三)深入探究:材料与主旨的关系;语言内涵的品味1.关于“《山海经》”。(1)借用鲁迅先生的语体形式,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小鲁迅对《山海经》“发生”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渴慕”。(2)何为“渴慕“?【设计意图】品析语言内涵。

4、【明确】所谓“渴慕”,表示比“羡慕、爱慕、思慕”等程度深,是渴望到极点,一种迫不可待的爱慕、思慕、欲求。(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我”的渴慕?【设计意图】提取信息加以分析。【明确】段20:“很愿意看看……”;段21:“但一坐下来,我就记得……”;段22:“太过于念念不忘……”;段25:通过“我”拿到《山海经》时候的反应来表现、突出“渴慕”之情。(4)品味表现小鲁迅拿到《山海经》时的反应的语言:“震悚”“霹雳”。用得到满足时的激动和兴奋来表现“渴慕”“念念不忘”。(5)让他发生如此“渴慕”之情的《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明确】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5、(6)运用“变异法”,进行比较阅读:文中有三次提到“《山海经》”,文字有什么不同?如果把第三次和第一次调换顺序,可以吗?文字如下:【明确】不能换,第三次的文字表明──经过“自己细细读”,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烂熟于胸。这些描写中,说明了《山海经》于“我”而言的意义是:“打开一个世界”“唤起无穷的好奇心,无羁的想象力”的一本书,甚至可以说有“启蒙”的意义。【设计意图】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悟文章材料与主旨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7)成年鲁迅对《山海经》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他怎么看待《山海经》对他的意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研读第29段。文章第29段,列

6、举了5部“绘图的书”,都是些什么书呢?列举它们,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以删掉这一段吗?【明确】这些内容的意图在于说明《山海经》对鲁迅的影响。(8)阶段性总结:所以,于小鲁迅而言,《山海经》是他“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品味语言内涵:什么是“宝书”、什么是“心爱的”、什么是“最为心爱的”。2.关于“阿长”。(1)小鲁迅是怎样得到《山海经》的呢?当然是阿长买来送给他的,但是为什么花了许多笔墨交代一位远房的叔祖的事儿?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因为他惹起小孩子鲁迅对《山海经》渴慕之情。那么,直接就写从叔祖那里“最初看到”或“最初得到”《山海经》,不

7、就行了吗?──当然不能这么写──为什么?──因为“不真实”,此其一也。其二,我们来比较对叔祖太太的“改写”文字,想一想,鲁迅写“叔祖及其太太”这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写叔祖太太,是为了说明叔祖“是一个寂寞者”,他是“很疏懒的”,暗示读者,他与“我们”往来,称我们为“小友”,只是为了排遣自己的寂寞,并不是真正关心、关爱孩子。(2)那么,别人呢?──别人,“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3)只有阿长,阿长是怎样的呢?可顺势分析品味:“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叫“也来问”?──说明好多人都问过,但只有阿长给我买了《山海经

8、》,别人问过也就问过,没有真正关心过。只有“阿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