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91025
大小:10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2
《2013年高考语文 倒计时冲刺 专家谈2013年高考写作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家谈2013年高考写作题目特级教师解读对2013年高考写作题目的殷切期望与现实考量,根据课标作文题目应该遵循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谈到对2013年语文高考试题的期望,第一条就是改变写作题目模糊的现状,给出简洁清晰的写作思维原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应该是高中写作教学和高考写作题目的指导方针。 应该是为了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吧,2006年起,由
2、考试中心首创,进而在全国范围高考中推广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2012年全国十七个高考写作题目中,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为十一个,另有五个给格言材料的写作题目。 历经七年全国范围的尝试,给情景材料这种写作命题的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它的主要意义是使我们对写作本质和写作命题规律有了深入一层的认识,但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七年写作阅卷无理的尴尬和写作教学失据的沉重代价。 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本意是为考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丰富的立意角度,其初衷不能说不好。但是,这份好心是建立在一种封闭的写作观念之上的。而我们今天能够突破这种封闭陈旧观念的束缚,也正得益于对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的反
3、思。当然,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也并非什么全新的探索,此前也曾经在高考中出现过,只是因为近七年来如此大规模的、固执的集中出现,并被命名为“新型材料作文”,才促使我们深入思考。 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源于“写作常识观”。这种封闭陈旧的观念认为,写作题目形同一道常识答题,一个范围圈定。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又为了实现“给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的“新课标”要求,所以总要力图把题目的窗子做得宽阔点儿、漂亮点儿,于是就拓阔再拓阔这个圈子,由给标题,到给话题,到给情景材料。其实,给情景材料写作题目拓阔圈子的做法,无非是在扩大窗子,或者说泛化写作思维的原点,模糊思维腾跃的踏板。 我们应该树立“作文思维
4、观”,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一个窗口,是写作者思想出发的原点,是纵使思维腾跃的踏板。“作文思维观”认为,任何题目都面向生活洞开,而生活是广阔无边的。如果说,写作题目有一个范围圈定,那么这个圈子就是广阔无边的生活。透过任何写作题目,都可以看到生活的运动,生活永恒的发展变化;任何写作题目,也都是在展示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才具有思维意义。 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初始时被喻为“没有靶心的靶子”,它很快就使得高考阅卷面临尴尬,众多立意原点,使得同样被“写作常识观”束缚的阅卷工作失去方寸,纷争不断。怎么办?由于没有深入反思,没能突破“写作常识观”的认识局限,命题者试图用“选准角度”“选好角度”等
5、模糊的“写作要求”来调控,而阅卷负责人则运用“最佳立意”“擦边立意”等行政规定来强化掌控,平息纷争。什么算是“选好角度”?是么才是“最佳立意”?早在2000年,全国卷高考写作题目就给出了答案。这则题目说得好: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全国卷高考写作题目更深入一层: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
6、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心灵的选择”,都道出了生活的哲理,也揭示了写作的真谛。十二年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心灵的选择”,不断在高考写作题目中演绎,也是所有给情景材料写作题目的“最好角度”和“最佳立意”。 赞同乌鸦模仿老鹰,或是反对;主张图书阅读,或是网络阅读;觉得小兔子该学游泳,或是不该;认为猫该捕鼠,或是吃鱼;怀念深阅读,或是浅阅读;陈说梯子横倒好,或是直立;夸奖修船工顺手补洞,或是反思……都只是材料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如果偏执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那就无异于盲人摸象。作文的立意和选材,本没有“行或
7、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标准。如果确有所谓“最好角度”和“最佳立意”,那么覆盖材料整体,并且提升到哲理高度的无过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心灵的选择”。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一种呈现方式是,题目给出的情景或格言材料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立意角度;另一种呈现方式是,题目给出材料的核心立意角度本身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明明是“丰富多彩”的角度,却要求考生择定一种角度,而且以高考为功利钓饵,以权力做推行保证,以保密来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