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

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

ID:29690595

大小:10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2

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_第1页
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_第2页
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_第3页
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_第4页
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物理 考前回归教材单元综合突破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高考物理考前回归教材之单元综合突破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010年11月12日~27日在广州举行了亚运会,下列几项亚运会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解析:A、C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A、C错,而

2、B、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B、D正确.答案:BD2.A、B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a1=1.0m/s2,B的加速度a2=-2.0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加速度是矢量,负号不表示大小,A正确;两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不确定,不能判断是否加速还是减速,B错;若两物体均做减速运动,某时刻速度均可以为零,C错;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D错.答案

3、:A图13.如图1所示,水龙头开口处A的直径d1=2cm,A离地面B的高度h=80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m/s2)(  )A.2cmB.0.98cmC.4cmD.应大于2cm,但无法计算解析:水流由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B2-v12=2gh可得:vB=m/s,由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横截面的水的体积均相等,可得:v1·Δt·πd12=vB·Δt·πd22,解得:d2=0.98cm,故B正确.答案:B4.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4、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  )A.         B.C.D.解析: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题意知:h=g()2,h-H=g()2,解得:g=.故选A.答案:A5.(2011·安徽理综)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

5、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B.C.D.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得v=,v=,又v=v+a,得a=,所以A正确,B、C、D错误.答案:A6.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  )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向右做匀减速运动C.向左做匀减速运动D.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煤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匀加速,但相对传送带是向左运动且速度变小,故选项C正确.答案:C图27.(2012

6、·兰州模拟)如图2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t图象,在t1和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时间由t1到t2的过程中(  )A.加速度增大B.加速度不断减小C.平均速度v=D.平均速度v>解析:根据图线的斜率可知加速度不断减小,假设从t1到t2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而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始终小于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因而平均速度也将小于,综上选B.答案:B8.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7、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Y,该同学计算正确的是(  )速度/(m·s-1)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1012201518X20Y802530125A.X=40,Y=24B.X=45,Y=24C.X=60,Y=22D.X=50,Y=22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速度之比为v1∶v2∶v3∶v4=2∶3∶4∶5时

8、,思考距离之比为x1∶x2∶x3∶x4=2∶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