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83387
大小:31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2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末检测b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末检测(B)(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宫室遗址分布在(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受侵蚀的河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 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宫室遗址在右岸;另外,宫室遗址在凸岸,是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答案 C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B.③
2、④C.①④D.②③解析 山区河谷往往是土壤肥沃、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答案 D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回答3~4题。3.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A.aB.bC.cD.d解析 c线路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小,线路较短,最合理。答案 C4.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主要问题是(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 铁路穿过城区,会影响市区交通,并带来环境问题,另外穿过西南方向的丘陵地带,坡度大,工程量大
3、。答案 D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5~6题。5.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年平均气温高B.年降水量较多C.纬度或海拔高D.土壤发育程度低6.该资源( )。A.近年来面积逐渐减小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解析 第5题,通过图中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判定该资源应为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海拔高的地区。第6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面积减小。答案 5.C 6.A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
4、学知识,回答7~8题。7.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小,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小,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解析 根据图形选择1990年后的时间段,即可直观看出二线均在上升。答案 D8.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解析 我国东部多为平原或丘陵,在降水强度大的情况下,泄洪较缓慢,淹没土地从而造成洪涝灾害。答案
5、 A随着“全国大米市售抽查样品10%镉超标”的新闻引发热议,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据此完成9~10题。 9.在苏南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有机田,苏南地区土壤大多重金属超标。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是( )。①矿山废水污染 ②工业污染 ③农药污染 ④生活污水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B.使用绿肥
6、等有机肥C.使用农药防治虫害D.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解析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镉、铬、铅、汞等,它们主要通过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方式进入土壤,因此,应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答案 9.A 10.C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1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针对这种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开垦梯田C.加快城市建设D.减少降水解析 第11题,由图中该气象灾害
7、发生频率变化方向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联系各灾害发生地区及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推断出此气象灾害可能为寒潮和沙尘暴。第12题,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减轻、降低寒潮、沙尘暴的影响。答案 11.B 12.A二、综合题(共26分)13.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人民网2011年1月21日电 201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其中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亚洲中部以及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现象明显。材料二(1)由材料一可知,全球气温较高,由材料二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
8、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______”。(2)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21世纪后半叶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