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

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

ID:29682715

大小:7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22

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_第1页
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_第2页
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_第3页
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_第4页
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热点 专题10 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高考链接】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近年来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试题主要集中在农业结构调整、适应WTO后国际竞争的形势和农村城镇化的问题上。党的十六大对“三农”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三农”问题涵盖的知识考点有:①汉、唐、元、明、清初等王朝的中央政府推行的促农发展的措施、作用和历史启示;②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③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④垦荒的利与弊、经验与教训;⑤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2、;⑥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和影响;⑦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纲领的内容、评价、比较(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土地政策,及政策提出的背景及结果影响);⑧建国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等。2010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共五大类27条,五大类中涉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等多个方面。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

3、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2010年,中央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但同时,另一组数据却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消费所占全社会消费比重仍不到40%。2010年国家财政将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考点分析】(一)、我国农业发展史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①商周时期

4、: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②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③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④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2、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①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②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③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④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⑤明初:明太祖推广植棉等措施。3、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①春秋楚国孙叔敖修

5、芍陂②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③隋朝开通大运河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②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③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①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吴、越等)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②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当地经济有所发展。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原因:a、北方大量人口南

6、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d、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原因:a、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了经济发展b、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⑤五代时:继续南移⑥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⑦明清时: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 表现: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6、关于土地兼并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封建制度本身无法克服这一问题。影响

7、:①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②造成农民普遍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7、关于重农抑商问题①实施的原因:a、农业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会加据农业劳动力的流失。b、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经营店铺、作坊等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c、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d、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②表现: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

8、励耕织。b、汉初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人。c、隋唐沿用均田制,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d、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都有利于于农业的发展,同时限制了商业活动。e、清初对资本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