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73186
大小:8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2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台阶》教案 鲁教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2、、导入新课说起台阶,我们城里的孩子都很熟悉:每天,踏着台阶,我们就进入了高楼大厦,迈上了更高的殿堂。而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房前也有台阶,其中蕴含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呢?今天,作者李森祥就带我们去一户农家的台阶上走一走!二、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学生自合作解决为主)2、再读课文,思考: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父亲坐在新台阶
3、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说明:整体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整体性阅读,还会对文中的人物——父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三、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1、三读课文,合作讨论父亲的形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并讨论)(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为什么?(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
4、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6)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以学生自己找,小组讨论为主;思考题是学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理解。)2、师生共同学习、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师引导。父亲: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说明:突破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再读文章,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的揣摩,细节的品味来突破文章的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合作讨论的
5、形式让学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亲的形象。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三)合作探究——回首台阶,探究父亲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请思考: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
6、更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以上想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说明:探究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的,有什么好处。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不仅如此,这还会让学生知道文章可以
7、这样去写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二课时一、品味阅读——赏析台阶,关爱父亲小说向我们深刻描绘了一位农村父亲的形象,它的语言生动、自然、感人,请你阅读文章,就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谈谈你的感受。如(1)13段:“专注的目光”这个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台阶的羡慕,同时又融情于景:“摇来摇去的树枝就好像绵长的思绪”,他下定决心:也要建高台阶!(2)21段:这里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发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