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ID:29672802

大小: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3课《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死海不死》一、教学前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咸水湖知识的科学小品文,文章紧紧抓住死海的特征,从“死”与“不死”人手,写了死海中没有鱼虾草木存活的“死”,和人不会被死海淹死的“不死”,然后层层分析,指出这是由于咸度高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接着指出死海的成因,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具体说明了死海的形成过程,最后说明了死海的过去荒凉(死),现在充满生机(不死),将来将会干涸(死),全文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揭示了死海的本质特征:咸度高。文中“死”字的不同含义:“死海”,鱼虾草木不能存活,“死海不死”,人在海水中被淹死,“死海真的要死了”,干涸。标题“死海不

2、死”既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本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把科学知识与奇异的现象,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进行介绍,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这种写法耐人寻味。1、新颖巧妙的标题标题“死海不死”,新颖、巧妙,引人入胜。“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字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的“死”(死海终将干涸),重点说“不死”,与标题呼应。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科学知识与

3、奇异的现象、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进行介绍,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如:第一二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四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三段第五段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3、准确地语言为了科学的说明死海的本质特征—“咸度很高”,文章列举了四个数据。前三个数据从大到小依次分别列举了三种主要矿物质的绝对含量之多,后一个数据指出各种盐类和海水的相对比例之大,用的都是确数,说明统计的精确、具体,具有科学的权威性。测量死海的面积和平均深度,用确数;测量死海的最深处和每年水面下降,用约数,这是根据对死海的认识程度和死海的实际变化而确定的,数字用语也都是准确的

4、。《死海不死》一课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辨清确数和约数的运用,理解准确数据的作用。4、神话传说的引用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二)、学生分析初二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5、但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不大,认为很枯燥,不像记叙文那样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对几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明确。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认识数据说明的作用,体会本文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神话传说的说明事物的方法。情感与态度:懂得自然界的神秘现象是可以认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1、采用“讨论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2、发挥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几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本文以引用神话传说和正面科学解说相结合的方法。2、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6、难点:1、对神话传说作用的理解。2、对语言准确性的理解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死海不死的原因和形成的原因以及拯救死海的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导入1、请学生一起说出本文的题目2、请学生推测文中可能介绍、说明哪些内容。3、教师归纳总结5种(幻灯打出)归纳: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得名的原因、死海不死的原因、死海形成的原因、死海的变迁回答:1、《死海不死》2、学生根据预习作答设想:为什么不死?死海在哪?怎么形成的?现在和未来?启发学生借助课文题目,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以训练整体感知能力

7、。二、整体感知课文1、要求学生带着自身疑问朗读并划出跟题目有关的内容。(纠正朗读过程中的错误)边读边划培养学生有目的性读书,感知课文2、提问这些问题分别体现在那些自然段?回答:①、①、②④、⑥、⑦⑧梳理文章结构3、提问:对于这些问题你有答案了吗?请分小组合作交流,结束后代表发言合作讨论合作学习,解决不懂的问题4、引导学生交流,提问学生你能解决哪个问题?选代表发言三、交流解惑根据学生解答进行引导1、解答地理位置1)展示图片(平面图、剖面图、卫星拍摄图片)2)提问:这样一个特殊地带,会不会产生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