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69325
大小:31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2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节 第1框《换位思考》教案 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换位思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人际交往中多换位思考,多考虑、理解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人与人才能够和睦相处。2.能力目标: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3.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涵义。【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体验他人在各种情况下的内-心情感∥理解他人的处境。2.难点: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学情分析】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
2、父母的溺爱、老师的迁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人对事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与处理事情,很少考虑他人的想法,但是他们心底又渴望别人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有时这种愿望还特别强烈。所以,在和他人相处时容易产生矛盾、发生冲突。通过换位思考,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将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心理换位和互相支持。【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校园百态多媒体投影: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冲突,并为换位思考作
3、铺垫。看了展示的这些校园“杰作”,你肯定会有自己的感想。试问:1.你的照片愿意被人撕成这样吗?2.如果你的名字被人用侮辱性的语言写在厕所里,你会怎样想?3.考前精心准备好的复习资料,愿意被人毁坏并丢进垃圾桶吗?4.你心爱的手工艺品被人破坏成这样,你心疼吗?师:很显然,谁都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生活中,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这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孔子把它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4、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二、讲述故事,阐明道理学生讲故事:大禹治水。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教师讲故事:白圭谈治水。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我只要把河
5、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截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问:请你对大禹和白圭两个人的治水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分组讨论)师:从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治水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承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
6、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三、换位思考,律己宽人小故事: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问:儿子怎么知道盘子是妈妈打破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师:生活中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学会以善良之心理解人、关心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一个知情懂理的人。四、将心比
7、心,深化认识学生分组讨论: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师: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换位思考”不仅能够更好地读懂别人,读懂生活,读懂社会,更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何乐而不为呢?五、实话实说,经验叙事我们要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孔子的这句话至今仍在教育着人、鞭策着人。应
8、该说明,“己所不欲,强施于人”是不好的。能够识别别人的不足和错误,需要智慧;而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讲述自己的失误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它常常意味着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飞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有过被迫接受别人强加的经历吗?或者有过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却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的行为吗?现在让我们满怀真诚和善良来——1.讲述自己经历的故事。2.反思与体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今天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想、如何做呢?(此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站在对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