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65192
大小: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2017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宋明理学课案【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自主学习】1、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B、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C、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D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2、关于宋代理学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既阐述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的思想B、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
2、则C、把握理的方法,就是凭空想象,无需接触世间万物D、理是先天而存在的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C、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
3、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6、“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7、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8、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
4、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9.宋明理学的建立: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10、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11、程朱理学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说明理学认为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就是“格物致知”C、物质第一、意识第二D、佛教和理学在
5、本质上是一致的12.又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容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1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4.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15.“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
6、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A.内心反省B.考察事物C.消灭私欲D.遵守三纲五常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17.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18.右图为古代妇女“贞洁牌坊”,它反映了宋明理学A.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B.强调道德修行,注重气节、
7、品德,C.重气节和德行、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D.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知识结构简图】教师讲解(幻灯片)1-5BCACC6-10CCCAD11-15AACAB16-18DAA课件1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