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

《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

ID:29656357

大小:8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1

《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_第1页
《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_第2页
《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_第3页
《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_第4页
《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复习总结》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兴奋性:是指活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阈强度:能够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Ø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常用指标。 Ø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在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三个方面达到某个最小值(阈值)反应:细胞、组织或机体受到有效刺激后所出现的内部代谢过程或外部活动的改变。反应有两种类型:兴奋和抑制。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一.神经调节 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通过反射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

2、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二.体液调节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实现的调节功能活动的方式。特点: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负反馈: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意义:对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形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阈电

3、位:能触发细胞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差转运;②不耗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转运物质:O2,CO2单纯扩散的影响因素:①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②两侧分子的浓度差2.易化扩散: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脂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1)载体运输:转运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运输的特点:①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2)通道运输转运Na+、K+等离子。通道运输的特点:①通道开闭

4、取决于膜电位或化学信号②结构特异性③无饱和现象(二)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在泵作用下耗能而逆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特点:①逆浓度差转运;②需耗能1钠泵本质:钠-钾依赖式ATP酶142钠泵激活:被细胞内钠增加或细胞外钾增加激活。3钠泵作用:泵入钾泵出钠,形成并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分布。钠泵的意义:①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的必要条件。②维持正常细胞体积。 ③建立势能贮备。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需由细胞提供能量   不需提供能量逆电-化学势差    顺电-化学势差

5、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大  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小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过程:出胞和入胞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由钾离子外流形成)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扩布性电位。膜电位状态极化 :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甚至消失的过程。(主要由钠离子内流形成)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超射值:膜内电位由零到反极化顶点的数值。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后恢复到极化的

6、过程。(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动作电位的特点:①“全或无”现象 ②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的意义:兴奋的标志静息电位产生机制1: 细胞内钾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时膜对钾的通透性较大,故钾外流聚于膜外,带负电的蛋白不能外流而滞于膜内,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静息电位产生机制2: 当促使钾外流的钾浓度势能差同阻碍钾外流的电势能差(钾外流导致的外正内负)相等时,钾跨膜净移动量为零,故静息电位相当于Ek。动作电位机制1: 细胞受刺激时,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加,因膜外钠浓度高于膜内且受膜内

7、负电的吸引,故钠内流引起上升支直至内移的钠在膜内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钠的净移入时为止(ENa)。动作电位机制2:下降支: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引起。随后钠泵工作,泵出钠、泵入钾,恢复膜两侧原浓度差。第三章 血液一.内环境(一)概念: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三)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稳态意义:保证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二.正常人的血液呈碱性,PH为7.35-7.45三.血液的功能(一)运输功能:1.运输代谢产物。 2.运输激素(二)防御保护功能14(三)

8、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主要由NaCl、葡萄糖等形成。作用:维持血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作用:调节组织液和血液间的水平衡。红细胞生理一.数量及形态 男 红细胞 5.0×1012个/L    血红蛋白 120~160g/L 女 红细胞 4.2×1012个/L   血红蛋白 110~150g/L二.功能:①运输O2、CO2  ②缓冲pH三.生理特性:1.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