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

《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

ID:29648714

大小:2.94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21

《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_第1页
《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_第2页
《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_第3页
《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_第4页
《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阳实习报告》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河南宜阳地质填图报告姓名:王岩学号:311203000320专业班级:地质1203班指导老师:吕闰生日期:2014.9.25目录第一章绪言…………………………………………………………1第二章地层…………………………………………………………2第三章构造…………………………………………………………16第四章岩浆岩………………………………………………………18第五章地质发展史…………………………………………………19第六章矿产资源概况………………………………………………21第七章本次工作的主要方法及阶段………………………………22第八章结语…………………………………………………………26致

2、谢………………………………………………………………26参考文献………………………………………………………………26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1、实习内容:(1)了解、熟悉地质出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习区概况、地质及矿产资料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野外工作和生活用品的准备等。(2)了解、熟悉地质填图实习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与矿产勘查中实际填图的异同。熟悉踏勘路线选择的原则,常规的填图方法及其适用性;明了需提交实习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文字报告,相关图件及表格)。(3)了解、熟悉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

3、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和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相关地质问题。(4)能较熟练地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相关矿产,并能掌握各类常见岩石和矿产特征的观测要领与描述方法。(5)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识别标志和研究方法,认识实习区的构造格架和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区内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和构造应力场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习描绘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的方法与技巧。(6)了解、熟悉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

4、质、旅游地质等特征。(7)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形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学习绘图基本技能。(8)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学会编写实习报告。2、实习起止时间:2014.8.27----2014.9.123、组队和分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每六个人为一组4、指导教师:吕闰生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北侧与宜阳县26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²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宜阳县城,宜阳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

5、枝铁路26km,北距龙海铁路10km,交通便利。三、本次工作概况1、地质观察路线:(1)长岭路线(北大尖组—崮山组):长岭—红旗煤矿,路线主要沿山间小路展布。(2)齐家门线路(本溪组—上石盒子组):本条路线由齐家门东西两侧路线组成,路线主要沿山间小路展布。(3)李沟煤矿—小雨淋路线(上石盒子组—二马营组):李沟煤矿—小雨淋村北约500m。剖面测量长度2220m填图面积7.5平方公里地质点数96个标本采集量38个照片数52张素描图数量2个第二章地层一、区域地层26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陕渑地层小区。区域地层除缺失寒武系芙蓉统长山组至石炭系下统及侏罗系、白垩系外,自元古界熊耳群

6、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中间有缺失地层)。元古界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寒武系主要出露于煤田北部及李沟向斜的西翼,南部高山矿区亦有零星分布;石炭系、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宜洛矿区和高山矿区诸井田之内;三叠系则大面积分布于李沟向斜轴部及殷桥断层以东;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广布煤田的中部和南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太原组,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孙家沟组二、实习区地层实习区地层露头自下而上分别为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北大尖组(Pt2-3bd),上元古界崔庄组(Pt3c)、三教堂组(Pt3s)、洛峪口组(Pt3l),寒武系第二统(下寒武统)朱砂洞组(Є2z)、第二统—第三

7、统(下—中寒武统)馒头组(Є2-3m)、第三统(下—中寒武统)张夏组(Є3z)、第三统—芙蓉统(上寒武统)崮山组(Є3-4g),上石炭统本溪组(C2b)、下二叠统太原组(P1t),中二叠统山西组(P2s)、下石盒子组(P2x),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3s)、孙家沟组(P3s),下三叠统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T2e)(一)元古宇元古宇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包括中元古界熊耳群、北大尖组,新元古界崔庄组、三教堂组和洛峪口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