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46348
大小:9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古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五首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 (二)理解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熟读成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谐美。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到盛唐时期的李、杜,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其中的五首诗,感受古诗精练的语言、和谐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2)注意诗句停顿,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3指名朗读五首诗,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停顿、重音、节律方面作指导。 4再次播放古筝曲,学生轻声自由朗读。 (三)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解读题目:诗人王昌龄清白无辜,却“左迁龙标尉”。正在江南漫游的李白得知这一消息后,写下这首诗远道相寄,以表达自己的关切同情之心。 2入境动情,领会意境美。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1)诗人眼前可写之景很多,为什么仅写“杨花”“子规”? 明确:“杨花”即柳絮,寓意为“漂泊不定”,使诗歌更具
3、形象美;“子规”即杜鹃,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同情和悲哀。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相隔千山万水,只好相托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诗句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3推敲词句,品味语言美。 (1)再次推敲选取“杨花”“子规”的写景之妙。 (2)体会“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过五溪”之妙。 明确:“闻”,听说而已,友人被贬远谪,自己不能相送,只“闻”不“见”,
4、显出无奈之情。“五溪”均在湖南境内,“过五溪”表明友人远去了,为下文的“寄愁心”作衬笔。 (3)体会“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之意。 明确:友人一去久别,只能寄情与明月,托明月以达情,一时间分不清谁是李白,谁是明月。明月已成为李白的化身,一直在形影相随地送老朋友远去。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因此,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4反复朗读,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总结学习古诗的过程方法 反复朗读,感知形象美 入境动情,领悟意境美 推敲词句,品味语言美
5、 (五)布置作业 诵读其他4首诗,查阅有关作者及与诗相关的资料。诵读其他4首诗,查阅有关作者及与诗相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本课其余4首古诗。 (二)研读4首古诗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4首古诗,然后指名让4位学生分别朗读,全班评价朗读的效果。 2学习小组内介绍4首诗的作者及与诗相关的资料,然后全班交流。着重介绍作者的朝代、作品及其诗歌的历史地位。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注
6、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学说出诗句大意,师生合作补充纠正,完成对4首诗内容的理解。 4让学生归结4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总结: 《登飞来峰》作者登塔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题破山寺后禅院》整首诗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望岳》表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观沧海》通过写大海之景象,表现了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伟大气概。 5引导学生品读4首古诗的名句。 请学
7、生自由发言,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些诗,或哪些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只要说得合情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二”。 2背诵4首古诗,并用正楷或行楷默写《诗五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