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规范练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于2016年4月12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指示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物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④文物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 ③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和文化沟通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近年来出现的微信抢红包大战,使“红包文化”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容。这表明( )A.文化影响来自特定文化活动B.传统文化可以因时而变C.文化传承取决于物质载体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4.央视在2016年春节推出的新春走基层系列街头调查《孝顺怎么做》充满了温馨,引发了广大观众普遍关注和情感共鸣。这一话题在我国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当下,不仅唤起了浓浓亲情,更唤起了传统美德,更唤起了一种责任。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习近
3、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的是( )①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吸取精华 ②全盘继承传统孝道文化,使其永葆生命力 ③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根除传统的思想观念 ④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不断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导学号14920108〛5.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 )A.对传统文化的批
4、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6.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
5、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任何虚拟空间,不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民族文化始终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为了一个
6、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主要说明( )①传统文化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要积极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9.大型古装历史剧《羋月传》热播之后,剧中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的服饰和发型等遭到网友吐槽——“艳俗”“穿越唐宋明清”,甚至有网友表示,以后这类古装剧必须在后面加个说明:本剧过于夸张的服饰和发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材料启示我们( )A.历史剧创作应尊重我国传统文化,避免夸张和虚构
7、B.历史剧创作应超越历史、尽情演绎,力求剧情生动C.历史剧创作必须在继承中发展,以传统文化为根基D.历史剧创作需要立足社会现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立足传统文化能够保证文化永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