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21669
大小:1.8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2-21
《ofdm技术背景发展及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OFDM技术背景发展及现状1背景及意义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多载波系统采用了正交频分信道,能够在不需要复杂的均衡技术情况下支持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并具有很强的抗衰落和抗符号间干扰的能力,现在OFDM已经在欧洲的数字音视频广播,欧洲和北美的高速无线局域网系统,高比特数字用户线以及电力载波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OFDM信号在时域上是由N个子载波信号叠加而成,当这些子载波信号相位一致时峰值叠加会产生最大峰值,导致较高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powerRat
2、io,PAPR),当放大器以及A/D转换器的线性动态范围不能满足信号的变化,就会引起信号失真,产生子载波之间的互调干扰和带外辐射,破坏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降低系统效率。为此,降低信号的峰均比值显得尤为重要[1]。2OFDM技术的发展及现状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把高速率的串行数据通过频分复用来实现并行传输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其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己经提出了,但由于并行传输系统需要基带成形捧波器阵列,正弦波载波发生器阵列及相干解调阵列,采用传统的模拟的方法实现是相当复杂的、昂贵的,因而早期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1971年,Weistein和Ebert提出了用离
3、散傅立叶变换(DFT)来实现多载波调制,人们开始研究并行传输的多载波系统的数字化实现方法,将DFT运用到OFDM的调制解调中,为OFDM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大大简化了多载波技术的实现。运用DFT实现的OFDM系统的发送端不需要多套的正弦发生器,而接收端也不需要用多个带通滤波器来检测各路子载波,但由于当时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限制,OFDM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人们对多载波调制在高速调制解调器、数字移动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L.J.Cimini首先分析了OFDM在移动通信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此以后,OFDM在无线移
4、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和大规模集成电路CPLD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载波数目高达几千时也可以通过专用芯片来实现其DFT变换,大大推动了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实用化,OFDM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OFDM已经成功的应用于数字音频广播系统(DigitalAudioBroadcasting,DAB)、数字视频广播系统(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无线电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
5、work,WLAN),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等系统中。1995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首次提出DAB标准,这是第一个采用OFDM的标准[5]。1999年12月,IEEE802.lla一个工作在5GHz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其中采用了OFDM调制技术作为其物理层(PRY)标准,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宽带射频接入网(BroadRadioAccessNetwork,BRAN)的局域网标准也采用OFDM技术。在我国,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也于2001年8月31日批准了中国网通开展OFDM固定
6、无线接入系统CelerFlex的试验,该系统目前己经开通,并进行了必要的测试和业务演示。目前,人们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和开发OFDM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并将OFDM技术与多种多址技术相结合。此外,OFDM技术还易于结合空时编码以及智能天线等技术,最大程度提高物理层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OFDM调制技术发布:2011-9-5
7、作者:——
8、来源:wanghuixiang
9、查看:451次
10、用户关注:lOFDM的发展状况OFDM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R.w.Chang发表了关于带限信号多信道传输合成的论文。他描述了发送信
11、息可同时经过一个线性带限信道而不受信道问干扰(ICI)和符号间干扰(。ISI)的原理。此后不久,Saltzberg完成了性能分析。他提出"设计一个有效并行系统的策略应该是集中在减少相邻信道的交叉干扰(crosstalk)而不是完成单个信道,因为前者的影响是决定性的。"1970年,OFDM的专利发表,其基本思想lOFDM的发展状况OFDM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R.w.Chang发表了关于带限信号多信道传输合成的论文。他描述了发送信息可同时经过一个线性带限信道而不受信道问干扰(ICI)和符号间干扰(。ISI)的原理。此后不久,Saltzb
12、erg完成了性能分析。他提出"设计一个有效并行系统的策略应该是集中在减少相邻信道的交叉干扰(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