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一阶段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1.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随堂演练

(通用版)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一阶段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1.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随堂演练

ID:29591381

大小:103.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通用版)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一阶段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1.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随堂演练_第1页
(通用版)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一阶段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1.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随堂演练_第2页
(通用版)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一阶段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1.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随堂演练_第3页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一阶段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1.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随堂演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随堂演练1.(2015·广州二模)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选B。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错误;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

2、原因,故C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2.(2015·天津高考·T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中“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傍一人执耧”“种乃自下”等信息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B正确。A为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C为灌溉农具翻车,D为曲辕犁,都不符合题干要求。3.(2015·合肥一模)在《士与中国文化

3、》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由此可知 (  )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解析】选B。明清时期虽然商业有所发展,但农业仍是社会主导产业,故A错误;材料中“弃儒就贾”“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说明商业发展对社会结构变化有一定影响,故B正确;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主流思想,故C错误;儒生在封建社会地位一直高于商人,故

4、D错误。4.(2015·湖北重点中学模拟)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商业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解析】选C。材料中主要叙述的是商业的发展,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和商业经济得到发展,从而促进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

5、币,故C正确;白银矿藏资源大量开采,在题目中未能反映,故D错误。5.(2015·吉林三模)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描述了当时 (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货物的南北贩运,而没有涉及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内容,故A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货南运、南货北运的长途贩运

6、,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故C错误;从材料可知南北方商品贸易活跃,故D正确。6.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代兴起了新的经济形式“草市镇经济”。(见宋代草市镇表)宋代草市镇四川盆地江南地区地域名市镇数(个)功能地域名市镇数(个)功能成都府路202(179镇23市)茶叶、盐业的贩运、买卖为主两浙西路258(58镇200市)桑蚕缫丝、制笔、冶铸、榨油等潼川府路450(370镇80市)两浙东路330(54镇276市)利州路135(115镇20市)夔州路117(89镇2

7、8市)合计904(753镇151市)588(112镇476市)市镇密度0.003个/km20.005个/km2——据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整理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四川与江南地区市镇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解析】第一问,直接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从市镇总数、市镇密度、市镇功能等角度回答。第二问,应从农业手工业水平、交通状况、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商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答案:不同:数量:四川多于江南;密度:四川低于江南;功能:四川以买卖(集散、贸易)为主,江南以生产为主;比例:四川低于江南

8、。原因:经济(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农业和手工业水平提高(生产力发展);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政府财税依赖江南地区。【拓展延伸】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人口分布:人口南迁与经济重心南移互为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2)交通贸易: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惠及现在的东南沿海城市。(3)文化教育: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与程度得到提高。(4)民族关系:促进了南北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民族的多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