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80619
大小:548.5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21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政治模块线索线索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
2、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时期具体史实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玄宗时设置军镇,长官为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管理财政元朝设立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明朝废除行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3.行政区划演变:郡县(秦)——州郡县(两汉)——道州县(唐)——路州县(宋)——省路府州县(元)——省府县(
3、明)——省道府县(清)。线索2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时期内容夏、商、西周世官制开始:夏商时期衰落:春秋战国时期(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战国、秦朝和汉初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位军功爵制(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两汉开始:西汉衰落:东汉末年察举制(1)内容:官吏查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
4、晋南北朝开始:东汉末年,魏王曹丕采纳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隋唐宋明清产生于隋,确定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科举制(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
5、到中央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经济模块线索线索1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扛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3)农作物的推广。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4)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西北地区的坎儿井、隋朝修大运河等。(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如唐代的
6、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线索2 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时期概况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宋元使用“交子”;市坊界限打破了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线索3 “市”的发展演变(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代:城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官府直接管理。(3)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整齐划一。(4)宋代: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7、(5)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文化模块线索线索1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孔子——仁、礼结合,为政以德、中庸、有教无类。(2)孟子——仁政、德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3)荀子——仁义王道,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4)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朱熹——理是忠孝节义仁,理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6)明末清初儒学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