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77553
大小:142.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典中点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对人生
2、、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人格。一、新课导入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质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旸(yáng)谷姮(héng)娥皓(hào)月(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姮娥:嫦娥。2.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
3、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还魂草》《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杂记》《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3.背景链接这两篇作品写于1940年至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速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概括回答下面问
4、题。1.在《日》《月》两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交流点拨】日:光和热;月:冰冷。2.两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交流点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二)文本探究仔细研读课文,交流探讨,说说你的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日》,分小组探讨问题:(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交流点拨】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交流点拨】因为
5、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3)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交流点拨】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4)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交流点拨】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
6、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5)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交流点拨】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6)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交流点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
7、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月》,分小组探讨问题:(1)“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交流点拨】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冷”和“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2)为什么作者在《月》
8、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