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ID:29569871

大小:1.2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1

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思维导图考纲解读以某区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为例,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微专题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形成基础)自然要素特性及表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地理位置过渡性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

2、,土质疏松黄土极易受流水的侵蚀气候及降水不稳定性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多发性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2)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考向 黄土高原的原因分析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1~2题。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轮荒制度 

3、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 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黄土土质疏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黄土土质疏松,易遭受流水侵蚀,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力很强,同时又由于该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第2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③和④属自然原因。反思归纳 原因分析型原因分析型问题,在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

4、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1.方法技巧(1)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理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3)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多角度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4)由果溯因搭建线索首先弄清题中已知信息与所设问题的内在联系,由果到因搭建思维线索;最后再由因到

5、果,正向综合形成答案。2.思维模型(1)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2)气候类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所决定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3)“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地形影响

6、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4)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微专题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1.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2.措施工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3.模式:小流域

7、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措施(见效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打坝建库(贮水拦沙)生物措施(治根本)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技术措施(是关键)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反思归纳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

8、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