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62711
大小:305.5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1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荷花(观张大千氏画)郑 敏这一朵,用它仿佛永不会凋零的杯,盛满了开花的快乐才立在那里像耸直的山峰载着人们忘言的永恒那一卷,不急于舒展的稚叶在纯净的心里保藏了期望才穿过水上的朦胧,望着世界拒绝也穿上陈旧而褪色的衣裳但,什么才是那真正的主题在这一场痛苦的演奏里?这弯着的一枝荷梗,把花朵深深垂向你们的根里,不是说风的催打雨的痕迹,却因为它从创造者的手里承受了更多的生,这严肃的负担。一、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参加抗美援朝
2、。在这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被选为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评聘为一级作家。2000年3月23日,在西宁逝世。著有《昌耀抒情诗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郑敏,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集1942—
3、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李广田(1906—1968),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三人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这时期的散文集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著有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
4、。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诗集《普城集》和散文《花潮》《山色》等。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整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和傣族长篇叙事诗《线秀》等。牛汉,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定襄人。远祖蒙古族。1941年开始发表诗歌,1944年任西安《秦风工商联合报》编辑,主编文学期刊《流火》。新中国成立后,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并参与主持大型刊物《中国》,主编《新文学史料》。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与绿原共同编辑“七月派”的20人诗集《白色花》,为这个解放
5、前曾经存在共同志趣的诗群留下可贵的纪念。著有《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等多种诗集。洛夫,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东乡相公堡人。1948年入湖南大学外文系,翌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在军界历任编辑、特等翻译官、英文秘书等职。1954年10月,与张默、痖弦在左营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历任总编辑。洛夫著作甚丰,著有诗集《灵河》《因为风的缘故》等十二种,诗论集《诗人之镜》《诗的边缘》等,另有散文、译著多种。二、整体感知《河床》这首诗记写了“反右”时期诗人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
6、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这些诗,从整体上呈示出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对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青藏高原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灵感源泉。使人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动。《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式的画面。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而且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这首诗因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触发一种不同寻常的诗情,深刻的哲思蕴含在本诗的形象之中。《地之子》李广田是来
7、自乡村的诗人。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假如我所写的东西尚未能脱除那点乡下气,那也许就是当然的事体吧。”这显示了诗人对乡村、对土地的爱。这种情感直接触发诗人写出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地之子》。《半棵树》这首诗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诗人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这“半棵树”可以说是暗指冯雪峰的,但又不完全是。这首诗的象征意味极其鲜明,它更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秉守
8、正道、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边界望乡》这首诗是诗人1979年访港时所作,当时诗人去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望远镜中隐约见到故国山河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