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同步练习1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同步练习1

ID:29551512

大小:69.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同步练习1_第1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同步练习1_第2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同步练习1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同步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氢能的开发与利用同步练习一、不定项选择题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H=+517.6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水煤气是一级能源D.太阳能是二级能源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A.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设法将

2、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3.已知: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g氢气和1g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A1:3.4B1:1.7C2.3:1D4.6:14.在相同温度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Q1和Q2表示:2H2(气)+O2(气)==2H2O(气)+Q12H2(气)+O2(气)==2H2O(液)+Q2则Q1与Q2的关系为A.Q1Q2C

3、.Q1=Q2D.2Q1=Q25.氢氧电池以氢气作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电极为多孔镍,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以下有数种说法:①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②负极反应为2H2+4OH--4e-4H2O③电池工作时正极区pH升高,负极区pH下降;④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正极。正确的组合是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④6.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

4、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有O2放电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B.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D.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7.为了加快电解水的速率,可在水中加入AH3PO4BHClCNaOHDNaCl8.在相同温度下,下列3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Q1、Q2、Q3表示,则Q1、Q2、Q3的关系是(1)2H2(气)+O2(气)=2H2O(气)+Q1(2)2H2(气)+O2(气)=2H2O(液)+Q2(3)H2(气)+1/2O2(气)=H2O(气)+Q

5、3A.Q1>Q2,Q2=2Q3  B.Q1=Q2=Q3C.Q1

6、以上实验数据,请说出可能的原因。10.设计一套装置,同时完成以下两个反应:①2H2+O2==2H2O;②2H2O==2H2↑+O2↑,要求在实验装置中注明所用物质的名称。11.12g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放出393.51kJ热量;12g金刚石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放出395.41kJ热量,试比较金刚石与石墨哪个更为稳定?课时21氢能的开发与利用1.A。据题设叙述可判断,太阳能属一级能源,电能通常是由其他能源(如煤、石油等)产生的,属于二级能源。水煤气是通过煤汽化后产生的,是二级能源。而水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在直接利用其动能和热能时,

7、它属一级能源。所以A正确。2.AC。选项A错误,大家知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氢分子是不同的,H2可以燃烧,并不能说明水也可以燃烧。选项B正确,水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通常情况下很难分解,利用太阳能产生聚集高温,以分解水正是目前研究的课题,并已取得一定成果。选项C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却不能改变水分解需吸热的情况。选项D正确,寻找廉价能源使水分解也是目前研究的课题。3.C。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水分解吸收517.6KJ/mol,则2摩尔氢气燃烧放出能量为517.6KJ/mol,则放出热量比为:517.6KJ/mol/4:890.3KJ/mo

8、l/16=2.3:1。4.A。水蒸气转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热量,因此相同质量的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释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5.B。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