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

ID:29550694

大小:60.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_第1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_第2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_第3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_第4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重点难点解析】重点(1)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王充在反对当时统治阶级中盛行的求仙迷信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他在《论衡》一书中,不仅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天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也不会通过灾祸来警告人。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并非天降灾祸。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关系:人死了,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世界是根本没有鬼的存在。这有力地打击了封建迷信思想。王充坚持真理,不趋炎附势,敢于批判当时盛行的封建迷信的精神,十分可贵的。同时,他的唯物思想,把

2、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大大向前推进一步。(2)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佛教兴起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明帝安排在洛阳,后佛教逐渐在中国传开。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的思想源于道家思想和神仙方士。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道教产生于东汉民间。一是它利于麻痹人民,二是迎合了世俗期盼长生不老之欲,故传播开来。道教对我国后世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难点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宗教麻痹人民的本质,深得统治阶级赞赏和利用。但同时佛教与道教的流传,又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

3、远的影响。【知识系统概述】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传播是秦汉文化繁荣昌盛的又一表现。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了神化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唯物主义思想家,对迷信思想作了有力的批判。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的《论衡》,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而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思想主要来源于道家的思想和神仙方术,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对后世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学习

4、方法指导】1.反映宗教与思想领域斗争,作为一课来安排,这是以后的章节中所没有的,围绕着思想领域的斗争在以后历史中还有不同角度的反映,特别是各种宗教传播与斗争,还会出现的,学习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加强理解和认识这些内容。2.学习本课,也可以用对比法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死不为鬼,否定天神的作用;而迷信思想则宣扬天人息息相关,人死为鬼。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则源于我国东汉民间。佛教的教义是灵魂能转生事世、忍受苦难;道教的教义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他们教义表述虽不同,但对社会现实持消极态度是相同的,使被

5、压迫阶级在宗教的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深受统治阶级的欢迎,成为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工具。【自设创造】尝试命题,动手动脑,它是对知识的应用与创造,一定要参与。题型、难易、数量不限,已留下创设的空间。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中原地区和道教创设两个否定选择题。【课外知识补充】中外交往佛教的东传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创立后,开始向印度各地和一些亚洲地区传播。汉武帝时,西域交流开辟,西域诸国与汉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频繁,为佛教传入提供了条件。西汉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接受大月氏国使者尹原口授《浮屠经》,这是佛教传入的最早记载。东汉初年,统治者上层人士中也出

6、现信教者,汉明帝时,曾派使者去西域寻求佛经,并抄回了佛经《四十二章经》,存放在皇室图书档案馆兰台石屋中。此后,外来的僧者也日益增多,佛教传播更广。并在洛阳域西雍门外建起了佛寺,绘千乘万骑壁画绕塔三匝,并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绘制佛像。建和元年(147年),大月氏僧支谶来到洛阳,建和二年,原安息国太子安世高,游历传教也至洛阳,两人开始了在那里大规模的译经生涯。先后译出佛经15部30卷。安息居士安玄也差不多同时在洛阳经商,他精通汉语,常给沙门讲论佛法,并与汉族沙门严佛调一起翻译了《法镜经》。严佛调是汉地第一个出家者,他与玄安还著《沙弥十慧章句》,是第一部汉

7、僧佛教著作。这些活动,大大推动了佛教在内地的深入发展。受其影响,汉桓帝在洛阳濯龙宫“设华盖以浮图(浮屠)老子”,将佛老置于一块加以祭祠,以求得延年益寿与长治久安。公元188年,青、徐州黄巾起义被镇压以后,朝廷任陶谦为徐州刺史。一时境内安定,北方洛阳、关中流民纷纷到此。丹阳人笮融也投奔而来,陶谦任他督管粮运。笮融信佛,于是利用职权大建佛寺。佛寺建的十分宏伟豪华,以铜为像,黄金涂身,披上锦采裳,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纳3000多人,让人在此课读佛经。这是中国正史上首次明确记载兴建佛寺佛像的事。东汉末年,译经活动很盛行,佛经的一些内容开始成为人们的著述

8、、说理、言谈中的材料。另外,在桓帝、灵帝时来汉地译经僧,也在译经同时配合讲解。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