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

ID:29538375

大小:75.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原因。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教学设计:导入: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的侵略战争和强加给清政府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将独立的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控制,继而

2、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随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就在这深刻的社会危机中酝酿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中先进分子形成了革命的信念:必须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才有出路.这些成为清末民主革命风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一.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1、背景(1)国际: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课本第一段)(2)国内:在如此社会危机下,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课本第一段)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

3、务运动的继续.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解析,略讲)(3)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辛亥革命的组织准备)(1)兴中会建立学生看书P60第一段小字,回答兴中会创立的时间、地点、目标、性质:①时间:1894②地点:檀香山(美国)③目标: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共和国。④性质: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4、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过渡: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了。(2)、同盟会过渡: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学生活动:请学生看课本P60第二段,说说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革命纲领、机关刊物以及性质?教师总结、讲解:①时间:1905②地点:日本东京③领导人:孙中山④

5、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解析:A、革命纲领中的“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工具清王朝的统治,这也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C、“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可见,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⑤机关刊物:《民报》⑥性质:同盟会是第

6、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⑦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过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3、三民主义的提出:教师提问:你能找出“三民主义”分别从同盟会的哪条政治纲领发展而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本P60页二、三、四段小字部分)(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

7、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民族主义;(2)“创立民国”是指——建立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核心)(3)“平均地权”是指——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第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成立后,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为拥护清朝的反动统治,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4、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辛亥革命的思想准备)(1)论战内容: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课本P60最后一段)(2)意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有力推动民主革命高潮

8、的到来。5、多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的军事准备)(略讲课本P61页第一段)黄花岗起义,注意右边蓝色方框孙中山的说话。过渡: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与其战友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