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

ID:29534380

大小:4.96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2-04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辅导 对联 参赛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对联参赛选手:****说学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常识,会欣赏对联。能力目标:多题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六相”的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说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它是中华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独特的奇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说教法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走进学室,打开学材,开始学习。遇到问题,查找资料;实在不会,大家讨论;没有结果,再问老师。说教学过程春满乾坤

2、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乐快春新娘爹故事导入对联:就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里有思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对联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及来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春蚕到死丝方尽,

3、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明清两代,对联

4、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对联的由来: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挂桃符来驱鬼避邪习俗。这是对联的萌芽。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今天所见的春联。对联的主要种类:1、春联:春

5、节期间贴于门上的对联。例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2、喜联:祝贺结婚、生子、等喜事的对联。如: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3、挽联:悼死者之对联。例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4、楹联:寺院、庙宇楹柱上的对联。例如:财神庙联: 颇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到底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怎样教我开销。5、俗联:通俗易懂之对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联的类别(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

6、联,互为补充。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3.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对联的语言特点1、对联的字数不限。(最短两个字;最长1612字)2、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能完全对称。3、上下联的语句结构相同、词性

7、相同。4、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要求平仄相对。平:一、二声;仄:三、四声规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春种满田玉,秋收遍地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袁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上联:死下联:生(注:“生”字倒着写)1、字数相等。2、字音平仄。3、词性相对。4、内容相关。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创作规律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8、。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