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29129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0
《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反思》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实践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才他持久的生命力。众所周知,此次课程改革是一次有理论指导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他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反思。最近学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深有感触。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自上而下大力推进的语文新课程改革。众多学校与教师认为:新课程是为中国未来的教育描绘的一幅美丽蓝图。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可谓是任重道远。说到底,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得怎么样?对新教材特征研究得怎
2、么样?特别是对新理念、新教材实施得怎么样?实施中已取得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反思。 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新,但却不是对旧的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从“语文课内外衔接实验”到“探究式语文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和成果,对老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教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我对民主比较赞同,这是人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和自己一样的个体。当教师对学生采用某种手段时,应当换位思考一下,教师自己能接受吗?但是,有一句话说
3、的好:物极必反。过度的民主会让学生产生惟我独尊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与别人的交往与沟通。所以,课堂上确立了学习目标,应当民主,应当放手,但不能放任自流。页.由此可见,民主式的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对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师注重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指出
4、:“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
5、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学的“永恒主题”。而作为小学最大学科的语文,却在有效性的问题上备受争议。教师引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页.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应该说,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6、得到了关注,正在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在很多时候,它还只是一句口号:充分自主成了放任自流,小组合作只是高耗低效,探索研究缺少思维挑战,从而造成了一种“假主体行为”。老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却没有真正思考这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目的与实效。我们的老师不能在课堂上迷失自己,更不能削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教师应该实现充分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相得益彰。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两者的关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却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每谈“预设”色变;而有些老师又认为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它犹如天马行空,不
7、期而至,是无法预约的。于是这些老师课前不作充分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讲到哪儿就是哪儿,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另一些老师也重视预设,但在预设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非语文的东西,反而不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忽视了语文本位的东西,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不断翻新,而语文的本体地位却在逐渐淡化甚至失落。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惹的祸。页.总之,语文新课程改革决不是教科书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功能、价值取向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
8、。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全新的教材就不会有全新的教法,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