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26179
大小:73.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并积累文中重点实词,了解作者与课文有关的常识,背诵并默写。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含义,理解主题,品味诗的意境,提高诵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吟诵课文,理解十个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识记并积累文中重点实词,了解作者与课文有关的常识,背诵并默写。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含义,理解主题,品味诗的意境,提高诵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课文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多媒
2、体在字幕上打出题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学生回答:“诗圣”。)(用多媒体打出杜甫的画像。这里我运用了1962年邮电部发行的纪93《杜甫诞生1250周年》两枚邮票。邮票上不仅有杜甫画像和杜甫草堂,还有郭沫若、朱德对杜甫的评价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从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
3、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我采取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一、初步感知(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这时用多媒体打出杜甫草堂凄冷的画面并配以二胡独奏《江河水》音乐。)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
4、挫的优点。最后,教师进行范读。(要注意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二、研读赏析⑴、赏析第一诗节①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②“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③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④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秋风破屋”(板书)(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语言,确定词语是否
5、用的得当,这种阅读方法很好。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处。)⑵赏析第二诗节①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②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③群童
6、为何抱茅?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④“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⑤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群童抱茅”(板书)⑥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回答异彩纷呈,课文分析达到一个小高潮。)(3)赏
7、析第三诗节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夜雨湿屋”(板书)。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⑷赏析第四诗节①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长夜沾湿何由彻?)②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
8、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