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ID:29525347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0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_第1页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_第2页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_第3页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_第4页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以此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奠基工程。鉴于我国64%以上的是农村人口,1.6亿农村中小学生(全国目前有2.2亿中小学生),且农村学校分布点多面广的特殊情况,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时期,

2、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矛盾很多,改革和发展遇到了许多障碍。因此,多维度审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其发展的困境,并积极应对,这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困境(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效益低下页.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加上地区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致使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这一境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育观念陈旧,同时与我们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把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有关。具体表现在:其一,地方政府和部分领导干部没有

3、意识到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而教育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潜在的、非显性的,所以把农村基础教育搁置于经济建设中心之外。再者,教师与家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把“离农”、“厌农”作为学生刻苦学习的前提,把升学当作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和出路。在这种取向的影响下,学校偏离了国家确立的“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上来”的方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热爱农村,也缺乏建设农村的责任、激情和真正本领。正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没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引,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导致农村许多学生徘徊在辍学的边缘,对学

4、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加之家长对基础教育的期望逐渐降低,从而使农村基础教育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甚至进入“高原期”。(二)学校分布点多面广,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这就决定我国农村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偏小,影响了办学效率,也影响了区域内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其次,由于受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再加上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近年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差距更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区域发展失衡,终将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由此进一步扩大区域与区域之间教育资源、教育效率

5、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三)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页.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全国农村仅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建立了实验室,而且绝大多数实验室仪器配备尚不完善,利用率极低。农村校舍整体水平不高,边远山区更是破败不堪,危房大量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财政投入的公用经费仅为28元,其中低于20元的县约有30%,一分钱也没有的县约有10%。农村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在1997~2

6、000年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有的中小学连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四)教育管理僵化,办学模式单一页.我国教育管理主要是采取集权制,长期管得过多,统得较死,使学校自主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这也严重束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长期的僵化管理,使

7、农村中小学形成了被动接受上级指示的惯性思维,缺乏根据本地本校具体情况来解决问题、管理学校的自主精神和内在动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学校领导绝大多数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指任委派的,因而形成了唯上、盲目服从、不敢改革、缺乏进取的惰性。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学教师对领导的非科学化管理有抵触情绪,造成了学校内耗。在这种僵化的管理下,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单一,不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五)教师素质不高,校园文化匮乏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达标率低,年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缺乏更新,教学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