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

ID:29515130

大小:377.56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2-20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 5.1 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5.1论述类文本阅读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重点知识梳理】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例1、(2011·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

3、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

4、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

5、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朗《说意境》)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

6、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解析 B项“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中的“情景交融”和“创造意象”语序颠倒。且只有先创造意象,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另外,末句与前句无因果关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论述类文本中,“重要句子”往往跟

7、作者的论点有关系,一般指的是: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与文中正面观点对立的观点句,支撑观点句的关键句。此外,还包括一些虽与论点没有直接关系但结构比较复杂且含意丰富的句子。它们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示段意。常常是段的起始句、终结句或带结论性的句子。第二,揭示文章的中心、主旨、观点。此类句子主要是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的提示性或结论性的句子,或文中带概括性的语句。第三,揭示文章的脉络层次。主要是文章中提纲挈领性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的语句。例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

8、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