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14718
大小:86.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考语文 诗词鉴赏“三步解题法”教学设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鉴赏“三步解题法”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诗歌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属于阅读一类。但学生在这个题型上的得分情况很不理想,这也是由于诗歌极其语言凝炼、结构跳跃、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而造成的,由此给学生做诗歌鉴赏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善于分析并按照一定方法步骤,掌握其中的规律,在这个题型中也是能获得理想分数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开始做诗歌鉴赏的时候,要抓住诗歌中的要点,从要点入手来理解诗歌。掌握并理解所提到的四个要点,即:诗题、注释、诗眼(或关键词)、诗歌的主旨句。第二,抓住要点之后再由点及面,即由点及意象(景),由意象(景)到整体。在这里要让学
2、生明白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或写景,都是有一定的作用或含义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意象或写景里能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由此两点结合诗歌的大意即能明白。第三,在理解了诗歌大意之后,在答题上也要注意一定的步骤,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些步骤是不能省略的,否则会丢掉不必要的分数。教学过程:一.抓住诗词的“关键点”.这里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诗题很多同学做古诗题的时候有一个习惯,越过题目直接看那几行诗。古诗的标题与正文是一体的,标题也是诗歌内容的一部分,标题是第一句诗。有时,如果不读标题,就会错误诗歌的内容,造成一分不得。例如:近试呈张水部(朱庆徐)昨夜洞房停红
3、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光看内容,大家认为是描写新妇见公婆前的紧张。这样就把诗歌主题思想理解错了。认真读标题才会明白诗歌的意思,《近试呈张水部》,就是在考试之前写给张大人的一首诗。新妇比作自己,舅姑比作张大人,诗的意思是问自己是否是张大人心中想要的人才。这是古代文人惯用的招数。文人们都很关心自己的前途,但是对这个问题又不直说,总是拐弯抹角。2.注释注释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要是不重要的话,出题人也就没有必要在诗题后面附上注释了。注释中的信息会对把握诗歌的主线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
4、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一提南宋,我们就能想到那段山河破碎的历史,也才能想到千万宋代文人用诗章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想到岳飞,想到陆游,想到导致南宋灭亡的“靖康之乱”……也才能够真正理解这首诗要表达的感情。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却收复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结尾两句则集中反映了作者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端悲愤之情。3.诗眼或关键词。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
5、词或形容词。例如: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联中“自”和“空”不着痕迹的写出了祠中凄凉、冷落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寂寞荒凉之感。因此必须抓住这两个关键字,它是意境的点睛之笔。4.诗歌的主旨句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全诗的主旨句.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
6、进步。因此,可以说只要抓住了诗中的“关键点”,也就等于找到了开启诗歌赏析之门的钥匙,由这个点才能到全诗整个面。二.由点及意象,由意象到整体。1.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有很多诗句是写景,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也是为全诗服务的,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全诗。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野草花,乌
7、衣巷口夕阳斜”是写景,但绝对不是单纯的写景,它是为下文铺垫。作者通过对朱雀桥和乌衣巷一带景物古今变迁的描绘,抒发了盛极必衰,沧海桑田的感慨。如何由点及意象(景),由意象(景)到整体: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谏,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第一步,这首诗有哪些关键点要抓住,从题目和注释可以大致上推测这首诗的意思。诗的题目点出是在“初冬”季节,而且是在“夜”里写下的诗歌,有一种比较凄凉、清寒的氛围。再看注释,诗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淮阳”是一个关心国家、敢于直谏的政客,可是却因为屡次切谏,
8、多次被流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