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12605
大小:68.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通用技术 1.4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2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二、学生分析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
2、,丰富设计的内涵。三、设计思路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课--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连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
3、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六、教学过程 结构的有关知识、复习回顾:2分钟 提问: 1.什么叫结构?常见的结构有哪些?受力特点如何? 2.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再现、作答 知识准备、新课导入、情景导入:9分钟 1、播放视频 ①赵州桥 ②侗族的风雨桥 2、提示:在观看时注意 ①两桥的结
4、构特点 ②两桥的受力分析 ③两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并作好记录。 通过观看经典设计,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结构欣赏的角度 1、技术角度。2、文化角度 合作、探究、能力展现:15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2、提出问题 ①两桥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②对两桥进行受力分析 ③两桥具有什么价值和民族特色?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回答: 1、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分析:压力-拱圈-拱角-基础 价值:历史价值;
5、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2、侗族风雨桥 结构:集桥、廊、亭一体。受力特点:木板下面受拉力。 民族特色:公益性、团结性。 通过两桥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理解两桥文化价值、民族特色和设计的文化内涵。 教师归纳讲授新课(10分钟) 1、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 2、利用课件投影进行结构欣赏时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设计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的个性特征等。 3、举例: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蛋形椅”。从
6、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观看的视频、理解欣赏结构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进行。 学生欣赏的角度可能是单一,片面的,通过教师的归纳、举例、形成评价,欣赏的角度。 学生能力拓展(10分钟) 1、提问: 2、在对作品进行欣赏,除了技术和文化两角度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 3、投影图片:客家土楼 4、思考:多角度来欣赏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 5、教师归纳(可从”客家人”的由来,客家土楼的结构,布局等进行欣赏)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回答。 根据部分学生来自客家,对这一典型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了解、亲切感。通过这一
7、部分学生的带动,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能力的拓展。 多角度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30分钟 1、播放”故宫”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⑴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 ⑵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①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②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③色彩的运用。 根据教师的提示欣赏、观看作品,并作好适当记录。 通过观看“故宫”这一经典建筑,加深同学们对结构知识的理解,领会欣赏作品可从多角度进行,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结:小结4分钟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在进行作品欣赏时除了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外,
8、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欣赏。 加深知识的理解。七、作业上网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对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我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