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5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5 苏教版必修4

ID:29512217

大小:65.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5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5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5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5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5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雨霖铃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3、体会词缠绵婉约的风格。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教学难点:    1、鉴赏本诗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2、对“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赏析。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要学习

2、的词作《雨霖铃》就是一幅优美的画。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的世界,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这首词吧!二、一进感觉:初步感受。(一)听录音(二)全班齐读(三)初步感受:刚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你们觉得这首词美吗?——学生发言,言之成理即可。我的感受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词派创始

3、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屡试不中,后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放荡不羁。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47岁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四)明

4、确基调:通过我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       ?请几位同学谈一谈,读一读。——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三、二进文字:整体把握。下面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基调自己诵读这首词,再次共同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是走进这首词的第一感觉的话,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这首词的文字,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5、——上片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分别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四、三进意境:体会情感。到底词人和心爱的人是如何分别,他想象的别后生活到底是何种情状,让我们第三次走进这首词,去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齐读)设问,串讲:(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幅爱人离别之图,那么你们头脑中的这个图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时间:傍晚地点:长亭(古人送别的地方)2、怎样的一个傍晚?——阵雨初停的傍晚 3、你们是从哪里获取这些信息的?——第一句:“

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这里不能忽视一个小东西——寒蝉,这蝉鸣助添了悲凉,“凄切”一词一开始就为这个画面乃至这首词定了调子,展开了一个凄切的氛围。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此句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这样的情境下,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宴给他送别,虽然有酒相送,但是也无心饮用,因为心中有百般留恋,依

7、依不舍,难舍难分。但是人要留,船却要开了“兰舟催发”。 “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如何是好呢?2、正因为如此,后面迸发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当登舟分别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默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

8、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有人说这两句“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这里通过“兰舟催发”这个场景,抒发了作者不舍之情。(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1、除了寒蝉、长亭、骤雨、兰舟,上阕里还有哪些景物?——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三种景物与词人离别的愁绪有何联系?——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